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装置艺术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兴起的,并且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装置艺术因多采取生活用品和工业品等而与大众生活意象相联系;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但装置艺术也有着非艺术化、生活化、品味低俗的负面可能。杜绝肤浅,走向深沉与文化性,是作为观念化艺术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的应有取向,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装置艺术的材料和手法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世界被“一网打尽”。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的确存在。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者而言,网络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牢笼,把他们从现实生活中隔离。而装置艺术作为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能创造出一个突破二维的三维空间,使观众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促使观众主动去感受,延伸感官,体验到网络的这种消极性,通过联想想象等审美心理参与到作品的欣赏交流中,唤起重新回归现实生活的情感需求。[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顾丞峰 贺万里.装置艺术[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金彦秀 严赫镕 金百洋.公共装置艺术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7
[4]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空间艺术与设计[M].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6]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