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十年,从而推动了教学楼设计的发展。
教学楼工程设计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筑平面设计上,教学楼的主入口前一般设有广场,周边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出入方便。功能上一般采取动静分区,即教学区和办公区分隔开,可表现为上下分隔和水平分隔。上下分隔表现为教师办公区域设计在较高楼层,教室设计在较低楼层。水平分隔表现为教师办公室位于走廊端部,教室位于走廊中央。其次,教学楼外立面表现上采取风格统一,与学校整体设计协调,但又有区分。另外,在教学楼设计中一般不采用蓝色或绿色的玻璃窗,重点满足采光和通风的需求,功能区间的划分也主要以实用性构造划分,即一切设计从实用性出发。
结构设计上,目前国内的教学楼多采用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布置灵活,无承重墙,立面开窗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满足教学楼这种不需要大面积无柱的设计。结构布置的一般形式表现为,柱沿走廊两侧布置,长宽比较大的教学楼,柱截面设计一般为矩形,以此来增加建筑短边方向的抗侧力能力。
2.发展趋势
教学楼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高度的不断增加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建筑高度的增加其实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楼上,各类建筑的高度均不断增加。高度增加带给工程设计的最大变化在于对建筑抗侧力的重视,即设计中抗风力和抗震性能愈发显得重要。
另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工程设计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推广和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二维设计逐渐向三维空间设计转变,当时间、成本等因素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建筑发生关联时,甚至可以形成4D设计。基于建筑物是构件信息的集合这个概念,BIM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的建筑企业BIM覆盖率已经超过50%,前100强建筑企业BIM覆盖率达100%,还有瑞士、日本、韩国等等发达国家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BIM正处于起始阶段,也出现了很多国内BIM软件,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推行,BIM的前景不容小觑。但是由于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所以并没有达到改变建筑行业的预期效果。
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