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中新建、改建、加建的学校设施逐步增多。然而,在学校设施的大量建设,空间布局灵活多样的同时,空间品质能否满足教师、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要求,成为学校研究中有待探索的课题。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像其它社会产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历史更新与换代过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
(二)教学楼结构的选择及发展趋势
1、教学楼结构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达日益显著,国内外对建筑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框架结构日益受到瞩目[2]。本课题名称为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漕宝路校区2号教学楼工程设计,建筑面积约5600平方米左右,层数7层;无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标准层高4.2m;建设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在框架结构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2]。因此,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逐渐成为我国各类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之一[4]。而我此次设计的教学楼,就是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
2、框架结构的发展趋势
框架结构的选择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刚度与强度,对建筑整体结构功能的改善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接下来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框架结构的组成。该结构是由梁柱等杆件体系组成的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常用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可方便的进行平面布局,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一般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柱受弯压为主要特征,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产生水平侧移。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和基础组成主框架,横梁和柱通过节点约束共同工作,力的传递路线明确,计算分析理论较为成熟。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2]。框架结构中墙体一般为填充墙,起围护和分割作用,可灵活布置,所以对于使用上要求变化的空间较多采用框架结构。而我此次设计的教学楼,就是可以通过利用框架结构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这一特点,从而使得教学楼内部功能区划分安排多种多样。
此外,框架结构具有很好的受力性能,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与此同时,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3]。
(三)教学楼功能区划分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