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土壤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逐步成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而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
土壤侵蚀是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地生产力退化,洪水隐患骤増及水质污染问题,在全社会得到的广泛关注,相关政府部门亦给予高度重视。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对土壤保持功能定量评价研究;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土壤保持功能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参考ULSE模型的形式,结合中国实地监测数据,首先对模型中各个因子进行计算,然后计算土壤侵蚀量,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保持量进行计算[1]。彭怡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背景,运用InVEST模型产水量、土壤保持、碳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四大模块,对研究区地震前后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对地震影响及生境质量作出详细的评价,并给出了该区域生态重要性评价[2]。2014年,王敏等运用InVEST 模型对福建宁德地区的土壤保持功能空间上的特点还有影响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2015年,李冉,利用InVEST模型评估榆林市2000-2010年的土壤保持的生态效益,为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4]。王蓓,利用InVEST 模型研究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5]。何莎莎等分析了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利用InVEST模型对太行山淇河流域的土壤保持状况进行了研究[6]。2016年,陈珊珊等人运用InVEST模型对商洛市的水土保持服务进行了研究,为当地做出贡献[7]。
国外研究现状
对土壤保持功能的研究基于土壤侵蚀研究,计算研究区潜在与实际土壤侵蚀量得到其土壤保持物质量,再运用相应的经济学原理完成土壤保持价值量的计算。土壤侵蚀研究与大多数生态过程一样,经历了由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在19世纪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土壤侵蚀的定性描述。进入20世纪,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由原先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进入20世纪,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从最早的定性研究演变为定量研究。进入20世纪,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从最早的定性研究演变为定量研究。Pimentel D、Harvry C等在1995对纽约和华盛顿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并对它的保护在环境和经济上的成本作出了估算。1997年,Cairs 、Daily等 、Constanza 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一个接着一个的开始对生态系统服务定义进行了研究[8]。Bhagabati NK,Ricketts T等在2014年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加强了土地利用计划中的苏门答腊虎保护,促进了生物保护[9]。接着的2015年,The Natural CapitalProject也颁布了InVEST手册,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0]。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黑河流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是我国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地区。最近几年,生态环境也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安全。而土壤保持是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最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