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暴雨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常常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究暴雨的形成机制,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对于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2018年发生在江苏省的一次大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该次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为提高区域性暴雨的预报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暴雨;物理机制;成因分析;江苏省;2018年
暴雨作为一种极端的降水现象,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一定阈值的现象,常常造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2],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究暴雨的形成机制,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对于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暴雨灾害频发[3]。
每年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梅雨锋、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江苏省常会出现持续性强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