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2017年11月17日-19日寒潮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2024-09-09 10:09
摘要

华东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尤为重要。

寒潮作为一种高影响天气,常给华东地区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以及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等。

因此,对寒潮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形成机理、演变规律及影响,对于提高寒潮预警能力,减轻寒潮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7年11月17日至19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典型寒潮事件为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再分析资料等,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寒潮过程的演变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华东地区的影响,并总结了此次寒潮过程的特殊性。


关键词:寒潮;华东地区;天气特征;成因分析;影响评估

第一章相关概念

#1.1寒潮的定义和标准
“寒潮”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略有差异。

在中国,气象学上将寒潮定义为:来自高纬度地区、势力强盛、携带有大量冷空气的天气过程。

当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且降温满足一定标准时,即可认定为一次寒潮事件。

具体的标准根据地区和季节有所不同,例如,中国气象局规定,在秋季,当一次冷空气过程导致华东地区24小时内降温达10℃以上,且过程最低气温低于4℃时,即可认定为一次寒潮事件。


#1.2寒潮的形成和影响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有关,例如极地涡旋的崩溃、高空槽脊的演变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