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北冷涡作为影响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对其结构特征和降水分布特征进行个例分析,对于深入理解冷涡演变机理和提高区域降水预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东北冷涡的结构特征、降水分布特征、冷涡结构与降水关系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首先,阐述了东北冷涡的概念、形成机制和气候背景;其次,从温度场、风场、涡度场和位势不稳定等方面分析了东北冷涡的结构特征;接着,总结了东北冷涡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变特征以及影响降水分布的关键因子;最后,探讨了冷涡结构对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东北冷涡;结构特征;降水分布;个例分析;文献综述
#1.1东北冷涡的定义
东北冷涡是指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及其附近区域(约35°N-55°N,115°E-145°E)对流层中上层,具有闭合等高线或等温线,中心温度低于周围环境的冷性低涡系统。
它通常伴随着明显的逆时针环流,尺度在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之间,生命史从几天到数周不等[1]。
#1.2形成机制
东北冷涡的形成机制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
西风带长波槽的演变:西风带长波槽东移过程中,在有利的背景环流条件下,槽底部容易分裂出冷空气形成冷涡。
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地形强迫作用可以激发出罗斯贝波,进而影响西风带的波动,为冷涡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高空急流的动力作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和正涡度平流有利于冷涡的发展和维持。
低层暖湿空气的输送:低层暖湿空气的输送为冷涡提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