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辐射雾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交通运输、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辐射雾高发国家之一,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污染排放等因素的差异,辐射雾的微物理结构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辐射雾微结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辐射雾的形成机理、微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我国典型辐射雾高发区的雾微结构观测结果,探讨了不同地区辐射雾微结构差异的成因,旨在为深入理解辐射雾形成机制、提高雾的预报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辐射雾;微结构;高发区;对比研究;影响因素
1.1辐射雾的定义辐射雾是指由于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空气温度下降,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形成的雾。
1.2辐射雾的微结构辐射雾的微结构是指雾滴的粒径谱分布、数浓度、液态水含量等微物理特征参数。
1.3辐射雾高发区辐射雾高发区是指辐射雾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区域,通常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水汽来源充足、大气稳定度较高的地区。
辐射雾的微结构特征是决定雾的形成、发展和消散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1辐射雾形成机理及微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众多研究表明,辐射雾的形成主要受气象条件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黄兴友等[1]研究了华北地区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的微物理特征,发现高湿、弱风和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