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电量不断增加,分布式供电技术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这一技术有效缓解了供电压力,保证了电力资源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但是,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对于电网电压,配电网损,继电保护与潮流分布也产生了影响,而这些方面与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与选址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0.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普遍把大机组、大电厂和大电网作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经过百年发展,电力系统已具有相当规模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中心电站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大电网互联集中供电,这是目前电能生产、输送、分配的主要方式。
但是近几年夏季发生的我国多个省市拉闸限电和美加大停电,使我们凸显出当前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如技术复杂,管理水平要求极高,安全稳定性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对环保的要求和限制;集中式发电不能灵活跟踪负荷的变化。
由于传统电力系统的以上弊端、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当今社会许多部门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迫切需要一种环保、高效、灵活的发电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1]。
分布式电源充分利用洁净新能源,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高效地进行发电,已经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成为电力系统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一般位于配电网的终端用户附近当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后,配电系统将由原来单一电能分配的角色转变为集电能收集、电能传输、电能存储和电能分配于一体的新型电力交换系统。
DG对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DG多装设在用户附近或者负荷中心周围,可以完成一定程度的就地消纳,使得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网络损耗大大降低。
(2) 将一定容量的DG进行并网,可以增加电网的备用容量,具有削峰的功能,提高了系统效率及输配电设备的利用率。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