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产城融合:1.1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在其发表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中就开始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最大的亮点是在一般均衡中加入了空间要素,阐述了产业集聚扩散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动态的演变:即城市的形成源于集聚经济,同时扩散将带动周边区域形成次级核心和城市等级的层级结构。
[5]从本质上看,产城融合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产业是基础,城市或城镇是保障,以产业发展促使城市或城镇发展,以城市或城镇发展促进产业繁荣,最终实现产城融合。
[6]1.2产城融合的特点产城融合的核心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让产业和城市相互协调,发展城市的配套功能,让产业结构布局更加的合理化,最终实现产城人三者的融合发展。
一个核心、两个基本面和四个共同是产城融合的主要特点[7]。
一个核心指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两个基本面是产业发展面与城市发展面,四个共同则是产城人之间的共生、共荣、共和、共享。
1.3产城融合的国内实际案例以同在苏州市吴中高新区的发展为例,20世纪90年 代 依托前身的长桥乡或镇(街道)的工业区,打造以电子电器、精密零部件为主的工业产业,以台资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虽然地处吴县(市、区)政府驻地,但因城市规模相当小、功能配套不够强、城市品质不高,城区的高端产业凤毛麟角的状况持续到21世纪前10年。
2015年,吴中高新区明确为所在的苏州市吴中区确定的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的其中关键一核,按新的城市规划,吴中高新区作为中心城区,15.3km2 基本都属于商业、公共配套和服务业用地,已有的工业空间都要逐步调整直至退出,这就意味着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于是一个既有产业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摆上日程[8]。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