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轻资产模式营运模式的探索源于实务界的尝试,随后才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
此种运营模式的概念研究最先来自于国外学者,而国内学者对于轻资产的广泛研究则是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受雇于光明乳业之后开始的。
以下是根据轻资产的概念、运营模式、优劣势进行相关研究综述。
1、关轻资产概念的研究Birger Wernerfelt(1984)[1]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中提出轻资产是一种特殊资源的理论,具有经济效益高、稀缺、不可复制和难以模仿等特殊性。
基于此理论基础之上,我国轻资产理论研究专家孙黎、朱武祥在2003年[2]的研究中认为轻资产不应受外形的限制,例如研发技术、管理制度、企业商誉等都属于轻资产。
尤其是在杨现锋、唐秋生(2007)[3]的研究中,更是对无形轻资产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他们认为不同于占用大量资金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的重资产,类似于经营理念、产品品牌、客户关系、企业文化等无形轻资产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和资本价值。
2011年,外国学者Georgiana Surdu[4]也就轻资产的定义进行补充说明,轻资产往往聚焦在公司的核心资源领域,而企业若是可持续发展,则应聚焦于核心竞争力领域,针对非中心化的业务应采取外包的方式。
毕艳杰(2019)[5]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涉及的品牌价值、组织文化、 客户资源、人力资源、流程管理、制度规范等都是轻资的范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