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o双金属硒化物的改性与储钾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3-05-04 06:05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背景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促使研究领域不断致力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等,由于它们对天气的依赖性,存在间歇性和不可控的缺点[1]。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大规模地将间隙式可再生能源储存起来再进行利用[2, 3]。

其中能源最大化存储和转换中二次电池是如今最有前景的电化学装置,如锂离子电池[4]、锂硫电池[5]、钠离子电池等。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动力汽车和越来越大型的电网储能方面的需求,人们对锂元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6]。

众所周知,金属锂在地壳中的含量也很有限,仅为0.0065%,并且大多数的锂资源开采困难,从而导致了锂离子电池的价格逐年增加,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电能储存中的大规模使用受到了制约[7]。

相反与金属锂同一主族的金属钾来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金属锂十分相似,同时金属钾在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且价格低廉[8]。

因此,钾离子电池的开发就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期望能够替代锂离子电池来满足人们将来对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大规模储能设备方面的需求[7]。

然而,钾离子电池同样存在一些劣势,钾的相对原子质量高于锂,这就导致金属钾的理论比容量要小于金属锂,而且钾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锂元素的离子半径[9-11],导致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脱嵌困难产生的体积效应明显,动力学速率缓慢。

2 钾离子电池工作原理KIBs的结构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