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增容剂增容多元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概况
——迈向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利用
摘要:聚合物共混是开发新材料和聚合物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高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界面张力,当两种相容性较差的聚合物进行共混时,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界面的张力过大,使两组分间缺乏亲和性,故界面粘合力低,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在加工或产品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分层或断裂现象。增容剂就是以界面活性剂的形式分布于共混物两相界面处,使界面张力降低,增加共混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强化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粘结。
关键词:多相增容剂; 共混物; 塑料回收
1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大规模以来,塑料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废弃塑料的处理及回收。一般来说,废塑料的处理可采用物理回收、化学裂解回收、开发可降解塑料、高效多相相容剂增容塑料固体废弃物实现高值化再利用等。化学裂解回收和生物可降解塑料开发是两种有一定前景的完善废塑料处理的方法,但均有一定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塑料废弃物问题,回收和高值再利用废塑料才是当今最便捷也最可行的策略。根据统计,开发工业化生产一种新的材料所需成本为两亿美元,这难以应用于实际。而为了得到性能较好的材料,使用高效多相增容剂也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也与日俱进,并且对其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升,以适应各种使用环境。单一聚合物局限性局限性较大,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场合,而无法满足多重功能。这时,就可以考虑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材料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材料使用。然而,由于聚合物普遍混合熵小,界面张力强,大部分高分子之间互不相容。因此,改善高分子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由此开始发展。
2塑料回收现状研究
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塑料衍生的固体废物污染已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据统计,自1950年至2015年全球共生产塑料制品约83亿吨,同时累计产生废弃塑料约63亿吨,其中仅有约9%得到回收利用。大量废弃塑料被焚烧、土壤填埋甚至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的健康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极大安全威胁。作为全球塑料生产、加工以及消费大国,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8184.2万吨,而产生的约6300万吨废弃塑料中仅有约1890万吨实现回收利用。废弃塑料固体污染的治理,事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提高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是遵循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中明确的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之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塑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