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万件改性聚乙烯童车挡风板生产车间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3-12-04 11:12

文献综述

一.聚乙烯介绍1.聚乙烯的定义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由乙烯均聚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alpha;-烯烃共聚得到的热塑性树脂[1]。聚乙烯是结晶热塑性树脂。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子量、聚合度和其他性能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使用的聚合方法。聚合方法决定了支链的类型和支链度。结晶度取决件分子链的规整程度与其所经历的热历史。2.聚乙烯原材料的来源 近来,乙烯的来源除了从原油和天然气制得外,煤制乙烯以及乙醇转化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乙烯单体的新来源。而美国近来发展的页岩气开发技术,进一步丰富了乙烯气体的来源,降低了乙烯气体的价格。因而未来聚乙烯将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1]。3.聚乙烯的分类及特点,制备,应用 从支链结构上的不同,聚乙烯主要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种(LLDPE)[2]。支链的结构对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种类别的聚乙烯除了表观的密度不一样外,其工业生产制备的方式,主要的性能及用途也不一样。3.1低密度聚乙烯(LDPE) 低密度聚乙烯(LDPE)因其工业制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产得到又称为高压聚乙烯,其聚乙烯分子链结构中含有许多长支链和短支链,其中1000个主链碳原子含有约15~35 个支链。由于支链的引入,聚乙烯的结晶度降低,为50%~70%,密度在0.910~0.930g/cm3。低密度聚乙烯主要是通过自由基聚合引发,通常以氧气或过氧化物引发剂。工业上低密度聚乙烯的聚合是在乙烯压力为150~300MPa,温度150~330℃下,由氧气或过氧化物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3]。生产工艺主要有釜式法和管式法。相比之下管式法生产更有优势,主要有DSM、Exxon Mobil和BASF公司的管式法工艺技术。 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支化含量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延展性和透明性。耐低温耐寒性能优良。电绝缘性能优越,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良好的柔韧性,因而主要用作薄膜。另外也可以用作注塑制品,医疗器具,药品和食品包装材料;吹塑中空成型制品,如食品容器等;挤塑的管材、板材、电线电缆的绝缘层等。3.2 高密度聚乙烯(HDPE) 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子链以线型结构为主,支链的含量非常低,每1000个碳所含支链数不超过5个,一般聚合物分子量范围一般是40000~300000。由于分子链规则,所以其结晶度高,可达80%~90%,同时表观密度高,可达0.940~0.976g/cm3。其熔融温度一般在130~140℃,使用温度可达100℃[4]。高密度聚乙烯(HDPE)通过配位聚合方法制备得到,其工业生产的条件很温和,在低压0.4~0.5MPa和70~85℃温度下,通过催化乙烯配位聚合得到。工业上乙烯均聚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的两种最常用的催化剂种类是Phillips的铬氧化物为基础的催化剂和Ziegler-Natta催化剂。生产工艺主要为淤浆法和气相法。淤浆法主要有Chevron-Phillips的环管淤浆工艺、北欧化工的Borstar工艺、三井油化的CX工艺和Basell的Hostalen淤浆法工艺。气相法主要有Univation公司的Unipol工艺、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和Basell公司的Spherilene 工艺[ 5 ]。 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和有机溶剂,刚性和韧性较好,机械强度好,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优良。耐磨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亦较好。同时由其制备的薄膜对水蒸气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吸水性低。高密度聚乙烯(HDPE)主要用于挤出吹塑容器,如瓶子等中空制品;挤出包装薄膜,绳索,编织袋,渔网,水管等;注塑低档日用品及外壳,非承载荷构件,周转箱等;用于中空成型制品和吹膜制品如食品包装袋,购物袋,化肥内衬薄膜等。3.3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乙烯与少量高级alpha;-烯烃(如1-丁烯、1-己烯、1-辛烯等)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经催化聚合而成的一种共聚物[6]。密度处于0.915~0.940g/cm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其线性主链为特征,只有少量或没有长支链,但包含一些短支链。由于支链的引入,因而结晶度低至50%~55%。相对于低密度聚乙烯而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支化度要低,并且支链更加规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主要由Ziegler-Natta催化剂、Phillips铬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主要生产工艺有Montell公司的Spherilene工艺、北欧化工Borealis的Borstar工艺和Univation公司的Unipol工艺等。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强、耐热、耐寒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学品的腐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主要用于生产薄膜,如工业包装膜、缠绕膜、食品包装膜、购物袋等;挤出成型为电线电缆护套、管材等。注塑制品、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具、药品、吹塑中空成型制品、纤维等[7]。4.聚乙烯工业化生产现状 当前,聚乙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生产和消费材料,并且21世纪以来聚乙烯的市场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据统计,2016年全球的聚乙烯产能已 经超过1亿t,消费量也在2016年达到9600万t。其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消费量现已达到约4500万t/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达到约2600万t/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达到约3200万t/年[8]。并且一个总的趋势是是在未来的几年里,高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低密度聚乙烯的需求基本保持不变。5.聚乙烯改性 采用改性可提高聚乙烯的耐热老化性、高速加工性、冲击强度、粘结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质[9]。5.1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等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聚乙烯分子链上引入其它链节和功能基团,由此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侯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粘结性能等。5.1.1 接枝改性 接枝改性是指将具有各种功能的极性单体接枝到聚乙烯主链上的一种改性方法。接枝改性后的聚乙烯不但保持了其原有特性,同时又增加了其新的功能。聚乙烯是非极性聚合物,通过接枝改性可赋予聚乙烯极性从而改进聚乙烯的黏接性、涂饰性、油墨印刷性[10]。 常用的接枝单体有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马来酸盐、烯基双酚A醚和活性硅油等。接枝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溶液法、固相法、熔融法、辐射接枝法、光接枝法等。5.1.2 共聚改性 共聚改性是指通过共聚反应将其它大分子链或官能团引入到聚乙烯分子链中,从而改变聚乙烯的基本性能,通过共聚反应,可以改变大分子链的柔顺性或使原来的基团带有反应性官能团,可以起到反应性增容剂的作用[11]。5.1.3交联改性 交联改性是指在聚合物大分子链间形成了化学共价键以取代原来的范德华力。由此极大地改善了诸如热变形、耐磨性、粘性形变、耐化学药品性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聚乙烯的交联改性方法包括过氧化物交联(化学交联)、高能辐射交联、硅烷接枝交联、紫外光交联。 (1)过氧化物交联过氧化物交联适用性强、交联制品的性能好,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刘新民等[12]研究了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的工艺与力学性能。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随着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的增加,交联PE的凝胶含量提高,交联PE的拉伸强度随PE的凝胶含量增加而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同时,炭黑对复合材料有一定的补强作用,氧化锌的加入有助于交联反应和拉伸强度的提高。 (2)辐射交联 应用辐射新技术,将聚合物置于辐射场中,在高能射线(gamma;射线、电子束以及中子束等)的作用下,可以在固态聚合物中形成多种活性粒子,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聚合物内部形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使聚合物的诸多性能得到改善。但由于PE辐射交联的同时降解也十分严重。因此,辐射交联的效果很有限。 (3)硅烷接枝交联 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主要包括接枝和交联两个过程。在接枝过程中,乙烯基硅烷接枝于聚乙烯大分子链上生成接枝聚合物,在交联过程中,接枝聚合物先水解成硅醇,—OH与邻近的Si—O—H基团缩合形成Si—O—H键,从而使聚乙烯的大分子之间产生交联。 张建耀等[13]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及其共混物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接枝交联产物的分子结构、熔融行为。研究发现VTEOS接枝交联PE能力为:LLDPEHDPE/ LLDPE共混物 HDPE;接枝交联使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晶粒变得不均匀。 (4)紫外光交联 紫外光交联是近年来才开始实现工业应用的新交联方法,通过加入聚乙烯基料中的光引发剂和光交联剂吸收紫外光后发生一系列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进行迅速复合生成三维网状的交联结构。 Wu等[14]用紫外光辐射的方法将C—O、C—OH和C=O等含氧基团引入LLDPE的分子链上.结果表明:辐射后LLDPE的分子量变小,和LLDPE相比,其熔体流动指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且亲水性增强。5.1.4 氯化及氯磺化改性 氯化聚乙烯是聚乙烯分子中的仲碳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生成的一种高分子氯化物,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寒性、阻燃性和优良的电绝缘性。 氯磺化聚乙烯是聚乙烯经过氯化和氯磺化反应而制得的具有高饱和结构的特种弹性材料,属于高性能橡胶品种,其结构饱和,无发色基团存在,涂膜的抗氧性、耐候性和保色性能优异,且耐酸碱和化学药品的腐蚀,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15]。5.1.5 等离子体改性处理 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离的导电气体组成,其中包括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基态的原子或分子、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游离基等类型的活性粒子。在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主要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轰击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被打开,并与等离子体中的氧、氮等活性自由基结合,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含有氧、氮等极性基团,由于表面增加了大量的极性基团从而能明显地提高材料表面的粘接性、印刷性、染色性等[16,17]。5.2 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是在聚乙烯基体中加入另一组分(无机组分、有机组分或聚合物等)的一种改性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5.2.1 增强改性 增强改性是指填充后对聚合物有增强效果的改性。加入的增强剂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石棉纤维、合成纤维、棉麻纤维、晶须等。自增强改性也属于增强改性的一种。 (1) 自增强改性所谓自增强就是使用特殊的加工成型方法,使得材料内部组织形成伸直链晶体,材料内部大分子晶体沿应力方向有序排列,材料的宏观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分子链有序排列将使结晶度提高,从而使材料的强度进一步提高,由于所形成的增强相与基体相的分子结构相同,因而不存在外增强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问题[18]。 (2)纤维增强改性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而界面问题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3)晶须改性经典的载荷传递机理认为,聚合物/晶须复合材料受到外力时,应力可以通过界面层由基体传递给晶须,晶须承受部分应力,使基体所受应力得以分散。晶须增韧聚合物来源于两方面的贡献,其一是晶须导致基体局部应力状态改变,其二是晶须对基体结晶行为产生影响[19]。 (4)纳米粒子增强改性少量无机刚性粒子填充PE可同时起到增韧与增强的作用。郜华萍等将表面处理过的纳米SiO2粒子填充m-LLDPE/ LDPE发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的纳米粒子填充量为2%,与纯m-LLDPE/LDPE相比,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l3.7 MPa和174.9%。力学性能的显著提高归因于SiO2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基材中,与基材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5.2.2 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主要目的是改善PE的韧性、冲击强度、粘结性、高速加工性等各种缺陷,使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共混改性主要是向PE基体中加入另一种聚合物,如塑料类、弹性体类等聚合物,以及不同种类的PE之间进行共混。 (1) PE系列的共混改性 单一组分的PE往往很难满足加工要求,而通过共混改性技术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PE材料。林群球等通过LDPE与LLDPE共混,解决了LDPE因大量添加阻燃剂和抗静电剂等主助剂造成力学性能急剧降低的问题。汤亚明对LLDPE与HDPE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后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冲击强度和综合性能。 (2) PE与弹性体的共混改性弹性体具有低的表面张力、较强的极性、突出的增韧作用,因此与PE共混后,既能保持PE的原有性能,同时也可以制备出具有综合优良性能的PE。(3) PE与塑料的共混改性聚乙烯具有良好的韧性,但制品的强度和模量较低,与工程塑料等共混可提高复合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但PE和这类高聚物的界面问题也是影响其共混物性能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需要加入界面相容剂以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20]。5.2.3 填充改性 填充改性是在PE基质中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达到增重的目的,另一方面可提高PE的功能性,如电性能、阻燃性能等。但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无论是无机填料还是有机填料,填料与PE基体的相容性和界面粘结强度是PE填充改性必须面临的问题,而PE是非极性化合物,与填料相容性差,因此,必须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填料的表面处理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在填料表面包覆一层类似于表面活性剂的过渡层,起“分子桥”的作用,使填料与基体树脂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粘结界面[21]。常用的填料表面处理技术有: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聚合填充法和原位乳液聚合等PE中填充木粉、淀粉、废纸粉、滑石粉、碳酸钙等一类填料,不仅可以改善PE的性能,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环保意义;而PE的功能性填充改性是指在改善PE性能的同时赋予其光、电、阻燃等方面的效果。二.板材比较 高密度聚乙烯板材熔点约为130℃,相对密度为0.941~0.960。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介电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亦较好。熔化温度220~260C。对于分子较大的材料,建议熔化温度范围在200~250C之间。高密度聚乙烯适用于挤出、吹塑、注塑等多种成型加工方式。所以本设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制作童车挡风板。其他可以做童车挡风板的材料: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优点是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PMMA的缺点是质脆易开裂,表面硬度低,易于被擦伤而失去光泽。2.聚碳酸酯(PC),优点是具有阻燃性,耐磨,抗氧化性。缺点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3.聚氯乙烯(PVC),优点是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是产品表面光泽性差,成本较高,热稳定性不好,低温下变硬脆化,高温下易软化松驰,加工性能不好,耐冲击性不好,耐老化性差,难降解。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折性好,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气体和水蒸气渗透率低,透明度高,可阻挡紫外线,光泽性好,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缺点是价格高,易带静电,不耐热水浸泡,不耐碱。三.高密度聚乙烯板材成型工艺 高密度聚乙烯板材的挤出成型工艺比较简单,选好配料与基体按照一定比例配成原料。生产时用挤出机把原料塑化熔融,经成型模具挤出即成制品尺寸要求,然后,再经过三辊压光机把片(板)表面压光和冷却降温定型,成为高密度聚乙烯板材制品。 高密度聚乙烯板材的挤出成型,主要用设备有单螺杆挤出机、成型模具、三辊压光机、导辊、切边装置、牵引机和切割机等。四.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内研究进展 北京化工研究院在BCH催化剂的研发基础上,进而推出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BCE、BCE-H100、BCL-100等一系列Ziegler-Natta钛催化剂。其中BCE催化剂于2007年实现工业化应用,具有活性高、催化剂粒径分布窄以及低聚物含量少等特点,适用于CX釜式和国内设计釜式淤浆聚合工艺,能够生产注塑、挤出管材、中空吹塑、拉丝等不同用途的HDPE 产品,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于2013 年在泰国曼谷聚乙烯公司采用CX釜式聚合工艺的125 kt/aHDPE装置上试用成功。2014年,BCE-H100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采用Hostalen 釜式工艺的300 kt/a HDPE装置上成功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生产双峰HDPE膜料9455F达23kt;BCL-100 催化剂在中沙(天津)石化公司采用Innovene S 环管工艺的300kt/a HDPE装置上完成了工业化应用试验,生产 PE100级管材约1300t。除上述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的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系列Ziegler-Natta钛催化剂外; 中国石化扬子分公司和中国科学研究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共同研发的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现已成功应用于CX工艺,用于生产过氧化物交联采暖管用HDPE4705。 胡行俊等对加入炭黑的PE滴灌带在吐鲁番进行了户外曝晒试验,发现炭黑具有出色的耐候性。炭黑是一种优异的光屏蔽剂。但由于颜色关系,只能用于深色PE制品。 扬子石化公司研发的新型耐热PE-RT管材专用料YEM4705T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与巴塞尔同类产品性能相当。齐鲁石化公司开发的PE-RT管材专用料QHM22F已实现批量生产,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达到了国际水平,填补了国内PE-RT管材的生产空白。 兰州石化公司开发出了用于PE生产中的LSG-型硅胶载体,性能达到了国外Davion995硅胶的水平,成功用于茂金属负载化工艺[21]。2.国外研究进展 Borealis公司的BOR STAR 双峰聚乙烯工艺由独特的淤浆环管反应器和特制气相反应器串联而成,工艺过程灵活,聚乙烯的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都易于控制。此工艺最初采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最近又将开发的茂金属催化剂用于该工艺。可生产全密度双峰聚乙烯,并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在较大的范围调节双峰聚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双峰聚乙烯产品其强度、稳定性、机械加工性能及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的聚乙烯产品。当前世界采用最广泛的双峰聚乙烯生产工艺是双反应器工艺,单反应器工艺是以后生产双峰聚乙烯发展的方向,现在仍处于试验开发阶段,离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22]。 Asghar等[23]对比了共混非掺杂和掺杂金属(Fe、Ag和 Fe/Ag混合物)的二氧化钛(TiO2)的PE薄膜在UV辐射、人造灯光和黑暗三种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在300h内,共混TiO2/Fe/Ag的PE薄膜在UV辐射下,质量平稳减小到最低值14.34%,而共混TiO2/Ag的PE薄膜在人造光源下,其质量即可降至14.28%,但是该薄膜材料在黑暗中却无质量上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含有金属掺杂物的PE/TiO2膜具有在辐射下降解但不产生污染的能力。 Santhoskumar等合成出一种用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光降解的马来葡萄糖蓖麻酸铁光催化剂,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含有50%该光催化剂的薄膜与不含光催化剂薄膜在结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光性能和流变性能上的差别。 Thomas等研究了掺杂有0.1%的TiO2(平均粒径:15 nm)的HDPE/TiO2薄膜在太阳辐射下的光降解性能。研究显示:经过200 h的太阳光照射,薄膜的质量下降了6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结果显示,薄膜可产生降解的羰基指数为19;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薄膜表面产生引起降解的微小孔洞。该研究促进了可解决日益增长的塑料污染问题的环境友好型光降解塑料的发展。 Mehmood等首次将TiO2纳米粒子在PE基材中的添加量提高到最大值20%,并研究了该复合薄膜在UV和可见光下的降解性能,以及水和空气对薄膜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的存在对降解过程的初期影响较明显;在可见光和UV等下暴露90d后,复合薄膜的质量分别下降了33%和60%;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薄膜在可见光下的降解速率是UV灯下的三分之一,且光催化反应速率常数和TiO2的含量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调节TiO2的含量来实现对PE薄膜半衰期的控制。 Fa等将修饰的TiO2引入含有氧化PE蜡(OPW)的聚乙烯材料中。结果表明:氧化PE蜡的存在可明显提高TiO2在PE材料中的分散性和结合能力。与纯PE或者只引入TiO2的PE相比,PE-OPW-TiO2呈现良好的光降解特性以及力学性能,可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环保型聚合物材料。 Liu等将锰钾矿型氧化锰添加进PE薄膜中,并考察了复合薄膜在空气中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含有1.0%氧化锰的PE复合薄膜经过UV灯288h的照射后,其质量损失可平稳地降低到16.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历UV光照射后,复合薄膜表面存在大量孔洞,而纯PE膜表面只出现粉化现象而无孔洞形成。 An等报道了一种新型的TiO2-多层碳纳米管光催化剂,由该催化剂制得的PE复合薄膜经过180 h的UV灯照射,质量损失达到35%,显示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Tan等将壳聚糖与LDPE共混,并考察了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15:1、30:1、45:1、60:1、75:1)对壳聚糖与LDPE的相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螺杆的长径比有利于提高壳聚糖与LDPE的相容性,进而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 Sahi等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一种LDPE/碱处理玉米淀粉复合材料,并将复合材料掩埋在土壤中6个月以研究其生物降解过程。降解后DSC曲线中出现新的结晶熔融峰,证实了较低分子量PE的存在,也说明了降解确实发生。质量损失与复合物表面形貌的结果则表明,增加碱处理玉米淀粉的含量可加快复合材料降解的速率。 Peres等通过多次(5~10次)挤出的方法对LDPE/热塑性淀粉共混物进行加工。与单纯的LDPE相比,多次挤出可降低富淀粉相的平均粒径,改善淀粉在LDPE基质中的分布,并且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无不良影响。 意大利埃尼化学公司的釜式法工艺反应器设计为有内部搅拌器的多区反应器,产品的转化率为16%~20%。该技术实现了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有生产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品种的能力。日本住友化学公司使用2台釜式反应器串联的配置技术生产LDPE,能将乙烯的转化率提高35%以上,装置产量提高50%,且可降低能耗,使 PE的生产费用降低约25%。 安德巴塞尔(Lyondell Basell)工业公司生产的PE80和PE100级Hostalen系列管材,具有良好的抗应力开裂和长期静液压性能,牌号为CRP100XL产品适用于大口径管材的生产;耐开裂专用料CRP100RESISTCR,能够满足市场对新型管材的需求。 德国研发的耐开裂PE100-RC专用料,是PE管材的最新技术,该专用料具有优异的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能在苛刻的环境下使用,并在外壁有划痕以及点载荷的作用下,仍能达到100a的设计使用寿命,可大幅度降低安装费用,使项目费用节省30%,且能提高系统安全性。 Borealis公司采用北星双峰(Borstar)专利技术,生产出了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强度高的BorSafeTM系列PE燃气管材专用料。其中,牌号为HE3490-LS和HE3492-LS的专用料具有优良的防悬垂性能,适用于大口径管材的生产;耐开裂RE100-RC管道专用料HE3490-LS-H(黑色)和HE3492-ISH(橙色),具有PE100管材的技术优点,能更大程度地降低安装费用,使项目费用节省30%,且能减少施工时间,节省运输成本和能源。 北欧奥地利推出了新型具有超韧性的茂金属LLDPE树脂,主要用于工业薄膜领域;牌号为XSene55060双峰HDPE树脂,在耐环境应力性能、韧性和负荷强度方面得到了改进,用在工业包装领域,可使包装材料厚度减薄10%左右。五.对课题价值的展望 童车,从制造行业上分,我国政府将其归类于玩具行业中。据最新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有7,000多万,中国每年将迎来1,600万至2,000万的新生婴儿。从2008年到现在,全球每年童车销售额都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近两年每年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所以童车挡风板是一个很有市场的产品。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刚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世界树脂产量中仅次于聚氯乙烯(PVC)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而居第三位。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仍是我国聚乙烯进出口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尽管近几年国内聚乙烯产能增长很快,但产能仍然满足不了需求,未来几年是我国聚乙烯工业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是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提高我国聚乙烯整体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加强产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在进一步提高聚乙烯产量规模的同时,提高聚乙烯生产技术水平。参考文献: [1] 夏勇,黄昌猛.聚乙烯的结构、性能与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塑料),2017,43(16):42-44.[2] 李一俊.国内外聚乙烯市场供求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7,33(1):1-5.[3] 李兵.高密度聚乙烯技术进展[J].当代化工,2006,35(5):322-325.[4] 邹丹.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工艺技术现状及进展[J].石油规划设计,2016,27(6):6-9.[5] 侯朝霞,齐文波,孙艳德.国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应用、生产及市场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院报,2005,22(6): 112-115.[6] 郑轶丹,王红秋.国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市场缺口将逐步缩小[J].中国石化,2014,4:33-37.[7] 周殿明,张丽珍.聚乙烯成型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高琳,黄安平,谢克锋,等.国内高密度聚乙烯现状及展望[J].广州化工,2015,43(14):24-26.[9] 刘生鹏,张苗.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3):31-36.[10] 陈宪宏,胡益兴.复合增韧改性剂对废旧高密度聚乙烯性能的影响研究[C].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15.[11] 邵水源,赵小亮,昝丽娜.高密度聚乙烯阻燃抗静电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5,43(2):41-42.[12] 易向阳,陈小兵,苏润红.增大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摩擦系数的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15,10:11-12.[13] Thomas R T, Sandhyarani N. Enhancement i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TiO2 nanocomposite films under solar irradiation[J]. RSC Advances, 2013,33(3): 14080-14087.[14] Wu Shi Shan, Chen Zheng Nian, Ma Qing Qing, et al. Studies on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functionalized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and its compatibilization[J]. Polymer Bulletin, 2006, 57(4): 595-602.[15] Mehmood C T, Qazi I A, Baig M A, et al. Enhanced photodegradation of titania loaded polyethylene films in a humid environment[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 2015, 113: 287-296.[16] Deshmukh R R, Shetty A R.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films modified by gaseous plasma[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7, 104(1): 449-457.[17] Guddeti R R, Knight R, Grossmann E D. Plasma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using induction- coupled plasma technology[J]. 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2000, 20(1): 37-64.[18] 王贵恒.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9] 肖卫东,何本桥.聚合物材料用化学助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0] 陈厚.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1] 周维祥.塑料测试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2] 张玉龙,石磊.实用通用塑料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 王文和.化工设备安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资料编号:[6813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