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摘要:健康素养是影响个人和群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地区经济水平、医疗卫生等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探讨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寻求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状况的措施。
关键词: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效应
健康素养是维持全民健康最经济有效的策略,这一观念越来越被国际所接受。国外对于健康素养的提出较早,该词最早由美国学者Simonds在《健康教育与社会政策》一文中提出[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健康素养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诠释。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关于健康素养的定义,也缺少成熟的理论框架。
国内对于健康素养的研究及相关工作起步较晚。自2005年原卫生部印发《全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15-2010)》以来,我国关于健康素养的研究与应用工作起步,并迅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随后国家相继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2008-2010)》《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计划的意见》等关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文件,并开展“健康素养,和谐中国”主题活动,多次进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2]。经过近15年的努力,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有了较大提升,2016-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11.6%、14.2%和17.6%,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上,对于健康素养的概念和理论多引自国外。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健康素养的概念、影响因素等,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希望能对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
- 健康素养的概念
健康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概念。为适应社会发展及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不断有机构和专家学者对健康素养的定义做出界定,对其维度进行分类。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其概念的准确定义尚不完全统一。
关于健康素养的定义,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是美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健康国民2010》中提出的,即“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2],该定义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定义相似。由于美国主要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待健康素养,因此这个定义突出了个体对于健康信息和卫生服务的获取与利用。这个概念于2008年被我国引用,规定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4],但在随后的研究中被我国研究人员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心理学等各个方面,成为健康素养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主流定义。虽然使用了同一个定义,但在具体工作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具体测评上:欧美国家强调个体对于健康信息的获取、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我国则侧重于对于个体健康知识的储备、健康行为的养成和技能的培养[5]。这些差异在国内外健康素养评测量表上也可以体现,如REALM和REALM-Teen量表通过调查者给被调查者提供材料,提取、甄别健康信息并做出判断,侧重于技能,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表》为自填式问卷,更侧重于对信息、行为、技能相关知识的储备。
随着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国外对健康素养也被不断扩大、完善,逐渐从临床医学扩大到公共卫生领域,其内涵也不断发展。美国医学会将健康素养定义为社会和个人因素共有的功能,其来源于个人技能和社会系统需求的相互作用[6]。Freedman等[7]认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应由医学角度转向社会水平,并区分公共健康素养和个体健康素养。Soslash;rensen等[8]分析各个机构、学者对健康素养的定义,发现其共同点,即都强调了个体获取、处理、理解健康信息和必要的健康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的能力,并整合17篇定义对健康素养作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即“健康素养与素养有关,赋予人们知识、动力和能力来获取、理解、评价和运用健康信息,对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事件进行判断和决策,以维持和提高生命全程的生活质量”,这个定义从个体角度扩大到公共卫生角度,也包含了三级预防理论,即患病时健康管理、高危人群的疾病预防及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并指明健康素养对生命全过程的影响。
国内对于健康素养定义的研究较为缺乏,主要是引用国外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使用了美国国家图书馆的定义。张士靖、杜建[9]认为健康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知识与能力,且认为能力是健康素养的核心。
- 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健康素养的概念最初由美国提出,早期的研究也多集中在美国及加拿大[10]。澳大利亚[10]、韩国[12]、日本[13]、英国[14]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逐渐认识到健康素养对于全民健康的重要性,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于2005年,在此之前的文献较少。国内外都对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
- 个体因素
健康素养最初多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作为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其评价方式多采用医生与病人的访谈式等形式,如使用REALM和REALM-Teen等量表评价病人健康素养。此时,病人的听、说、读、写、计算、记忆、理解、推理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医生对于病人健康素养的判断[15, 16]。由于国内研究侧重于研究对象对于健康知识的积累,评价方式多为自填式量表,缺少该方面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