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3.1研学旅行文献综述
3.1.1国外研学旅行文献综述
日本是西方诸国中研学旅行开展最早,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自明治维新时期以来,政府便开始鼓励研学旅行。早在1946年日本的”修学旅行“就已涉及传统文化、自然体验、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王坤欣)。而日本政府在教学大纲内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社会学习实践做了明确规定,这种研学旅行是日本小学到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特色环节,参加人数多,青少年为主,市场广大且稳定增长(2015,刘芳)。在韩国,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涯中都会参加各式各样种类丰富的研学旅行,而其中最具特色的也是最热门的研学旅行形式是毕业研学旅行。英国和美国也会在假期的时候,组织学生们进行研学旅行,旅行地点不仅仅是在国内,也包括国外。
就研学旅行的定义而言,Ritchie(2003)认为教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进行学习,以“学”作为次要或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Samah(2013)认为教育旅游是学习者为达到学习学科理论知识的目的而迁移到其他地点的旅游项;Gunay Aliyeva(2015)等认为教育旅游是参与者为进行学习交流离开所在城市集体出游到其他地区的旅游项目。Ritchie针对教育旅游的对象、旅游者教育旅游的动机与行为、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以及目的地类型进行了分析。综合而言,国外学者习惯上将研学旅行作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进行学习的旅游项目。
在影响研学旅行的因素问题上国外研究者从细节出发、深入探究。David(2014)认为影响研学旅行的关键因素是研学实践与学生能力的不平衡、文化差异的适应、以及团体旅行的“回归”氛围。Rohmi M(2012)对研学旅行目的地选择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了显著影响研学旅行的6个外部可控因素,他指出研学目的地选择不仅要考虑自然景色、安全因素、收费高低这三个基本因素,还要考虑研学地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Iana(2014)认为研学旅行参与者会因为环境改变而产生情绪变化(孤独、被忽视),这种情绪的波动也会对研学的效果产生极大影响。总而言之,影响研学旅行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包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目前研究所关注因素主要包括研学地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研学课程内容和实施成效、资源的统筹和配给、参与者人身安全等。
综合国外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研究较为成熟,相关理论与实践较为丰富,研究方向多样,这对中国研学旅行的深化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1.2国内研学旅行文献综述
据陈素平,梅雨晴(2017)对我国近20年研学旅游综述中发现,自研学旅行被国家正式提出和倡导之前,从1996年至2012年的17年间,关于研学旅行的理论文献仅有32篇。而自2013年后,相关文献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研学旅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如下:
目前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文献共有860篇(因篇目较大未剔除其中部分事件描述性论文后)。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概念界定、产品研究、市场分析、政策规范、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旅行安全等许多方面。下文将选取其中代表性文献进行总结。
部分学者对于青少年开展研学旅行的动机、满意度、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基于调查的研究。董建英,任丽霞(2016)在旅游需求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太原市中学生研学旅行需求和动机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均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中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是在求知、身心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推力和研学旅游吸引物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刘珂,张原诚(2017)以西安市某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研学旅行的学习满意度对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学生对研学旅行课程解说、研学环境、教学设备的满意度越高,则学习成效越高,并且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成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李东和等(2016)对合肥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基于学生和家长两个感知主体角度对研学旅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研学旅行主要受效果、安全、外界影响、学习和时间五个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