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摘 要: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一般药品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但是随着不断临床研究观察发现,他汀类药物剂量的加大其毒性也随之递增。如何科学地解决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保持其良好的降低肝脏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效果,是我们现阶段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的出现并因其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展现出的高效降胆固醇作用而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而依折麦布依赖进口这一现状造成了国产药物进步迟缓,因此依折麦布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是研究依折麦布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C) 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血浆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 2 条途径: 一是肝脏和外周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二是由肠道吸收膳食和胆汁中的胆固醇[2-3]。临床上他汀类药物是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1.他汀类药物及其弊端
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4],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但现有资料清楚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1.1他汀类药物增量的局限性与胆固醇逃逸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