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概况
大承气汤(DT),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饮片组成,由多味药多成分组成的一个富含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泻法的代表方剂,主治伤寒、温病或瘟疫阳明腑实证。目前临床上大承气汤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手术后肺损伤、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细菌性疟疾、胆道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疾病,此外大承气汤在辅助改善脑血管病人意识、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抢救等方面也显示出很好疗效。
中药方剂所含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方剂化学物质基础组成尤其是药效物质基础,对阐释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新药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经研究大承气汤化学物质基础组成复杂,其中挥发油类成分被作为大承气汤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临床上除直接应用主要含挥发油的生药外,还从药材中提取精制挥发油使用,如薄荷油用于驱风健胃,当归油用于镇痛,柴胡油用于退热,土荆芥油用于驱肠虫,茵陈蒿油用于抗霉菌,丁香油用于局部麻醉等。近年来不断有各种挥发油新的作用及新的应用的报道。同时某些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毒性,如复方中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方中含肉豆蔻,肉豆蔻挥发油是该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可引起肝脏变性。因而对于挥发油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挥发油的成分测定,大多数研究仅对单个药材进行研究,然而对于中药复方,其疗效是多组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结果,仅仅通过控制复方中某味药材的个别成分的含量,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药复方的这一特点。有文献报导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从按照承气汤配比组成的药材中直接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而经研究,在药味组成,剂量配比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煎法制成的大承气汤药效差异甚大,中药复方配伍所呈现的结果,可能为各药物所含有的成分之间产生物理化学和化学作用而影响主要有效成分的数量,进而影响其药效。大承气汤传统煎煮采用水煎液,通过水煎所得的汤剂能够把挥发油成分充分的保留下来。传统煎法方法比较复杂,为先煎枳、朴,后下大黄,纳芒硝,溶化服,与直接从饮片中提取有所差异。
为了进一步分析患者所服汤剂中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在应用中达到更准确更有效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本实验进一步优化,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对已经煎煮好的大承气汤汤剂中的水溶性挥发油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对从按照传统煎煮方法煎煮得到的大承气汤水煎液中提取出的挥发油进行分析。
1、样品制备
(1)熬制汤剂:参照古法,经改进后制备大承气汤:取枳实饮片15g,厚朴饮片24g,加水200mL浸泡30min后,加热至沸,沸煮至原溶剂一半(约40min),四层纱布过滤后,药渣再用200mL水同法煎煮至原溶剂一半,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并加入大黄饮片12g,浸泡20min后,加热煮沸后保持微沸20min,四层纱布过滤,药渣再用200mL水,加热煮沸后保持微沸20min,过滤,合并滤液。滤液趁热加入芒硝6g搅拌使溶解,转移至250mL量瓶中用双蒸水定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