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内吗啡肽衍生肽的合成及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28 11:01

1、研究目的

内吗啡肽是迄今所知对mu;-阿片受体亲和性和选择性最好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对多种疼痛有显著疗效。但是其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很低,侧脑室注射有很好的镇痛活性而外周注射基本无效。近年来发现穿膜肽能够提高药物的脑摄取量,使得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且不损害其完整性。本研究以内吗啡肽-1为研究对象,采用穿膜肽策略,研究穿膜肽在介导内吗啡肽-1跨越血脑屏障并保持药物镇痛活性方面的作用效果。

2、穿膜肽研究背景

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peptide,CPP)是一类能携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短肽,其穿膜能力不依赖经典的胞吞作用。细胞穿膜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携带多种不同大小和性质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细胞,包括小分子化合物、染料、多肽、多肽核酸(peptidenucleoacid,PNA)、蛋白质、质粒DNA、siRNA、200nm的脂质体、噬菌体颗粒和超顺磁性粒子等,这一性质为其成为靶向药物的良好载体提供了可能。CPPs作为载体的优势在于低毒性和无细胞类型的限制,尽管CPPs可输送不同类型的物质进入细胞,但其实际应用多集中于寡肽、蛋白质、寡聚核苷(oligonucleotides,ONs)或类似物的细胞转运。

不同的细胞穿膜肽(CPP)跨膜机制不同,一个细胞穿膜肽(CPP)的具体机制有赖于几个参数,如分子大小(携带物质)、温度、细胞类型和细胞内外的稳定性等。细胞穿膜肽(CPP)进入细胞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比较流行的推测包括以下三种:A:倒置胶粒模型(invertedmicellemodel),CPPs通过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移动形成倒置胶粒结构,而进入胞浆。B:直接穿透,即孔隙结构模型(poreformationmodel),CPPs在细胞膜上组成跨膜的孔隙结构而进入胞浆。C:内吞方式进行细胞摄取。

3、血脑屏障简介

脑屏障是血-脑、血-脑脊液和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与其他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脑毛细血管及其邻近地区在结构上确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正常情况下):

A.脑毛细血管缺少一般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孔,或者这些孔既少且小。内皮细胞彼此重叠覆盖,而且连接紧密,能有效地阻止大分子物质从内皮细胞连接处通过。

B.内皮细胞还被一层连续不断的基膜包围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