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加合物测定中样品预处理的摸索与优化文献综述

 2023-02-06 06:02

课题名称 DNA加合物测定中样品预处理的摸索与优化课题性质 radic; 基础研究1. 课题背景DNA加合物为外源遗传毒性物质或体内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亲电分子与DNA碱基的亲核位点共价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

在DNA复制期间,DNA加合物可以引起碱基错配和置换,受其影响,DNA分子可能会发生扭曲,严重时双链可能断裂。

研究表明,DNA加合物的形成是有毒化学品致突变、致畸、致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既可以作为暴露标志物,反映毒物在靶位的实际暴露剂量,又可以作为效应标志物,反映DNA受损伤的程度。

因此测定DNA加合物的含量有利于监测和评估有毒化学品的暴露水平,并为毒性作用引发的相关疾病的防御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已报道的可诱发DNA加合物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基化试剂、苯醌类、醛类等,这些化合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因此,DNA加合物的检测也是毒理学与环境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1]。

目前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主要有32P-后标记法、免疫分析法、荧光检测法、液质联用法等,由于液质联用方法的灵敏度较高,测定DNA加合物常采用此法,检测前,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即从细胞中提取DNA并酶解为可检测的单核苷,通过富集纯化最终实现对加合物的检测。

2. 拟研究问题2.1 优化DNA提取方案2.2 优化酶的用量3. 研究手段3.1 DNA提取方法提取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方法,分离所得DNA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所有后续研究的结果,由此推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

最初提取DNA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2],纯化过程费时且复杂,如今,有多种专门的方法可以从细胞内提取高纯度的DNA: 3.1.1 苯酚氯仿抽提法[3]苯酚是蛋白质的变性剂,反复抽提使蛋白质变性,利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将细胞膜裂解,在蛋白酶K、EDTA存在下可水解蛋白质或多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