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黄连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7 05:02

岩黄连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CSB)又名毛黄堇,为紫堇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林岩石隙缝中,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是广西的民间草药。

本品性凉、味苦,具有清热、消肿、利湿、止痛止血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火眼、痔疮出血及红痢、急性腹痛、肝炎、肝硬化、痢疾等症,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利胆等作用[1-3]。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等。

从岩黄连中分离出来且得到研究的化学成分以生物碱类为主。

岩黄连中的生物碱主要为四氢原小檗碱型、小檗碱型、阿朴菲型、血根碱型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5]。

从已报道的文献看,目前公认的岩黄连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中含量较高的3种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脱氢卡维丁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组分,研究最多。

迄今为止对岩黄连中药材的研究,其化学成分中已有 20多种化合物被确证,尤以生物碱居多。

柯珉珉〔11〕 发现的化合物有:小檗碱(berberine)、脱氢卡维丁(dehydrocavidine)、卡维丁〔( - ) cavidine〕、斯库来碱〔( - )scoulerine〕、beta;-羟基刺罂粟碱〔( - )beta;-hydroxystilop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延胡素甲素〔( ) tetrahydropal-matine〕、四氢非洲防己胺〔( - )tetrahydrocolumbamine〕、原阿片碱〔protoplne〕。

后来又确证了白蓬叶碱〔( ) thalictrifo-line〕〔3〕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