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东莨菪素SC-III3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文献综述

 2023-02-08 09: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氨基东莨菪素SC-III3衍生物的设计合成

开题报告

癌症,又名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未完全确定。据估计,全国2015年新发恶性肿瘤约392.9万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5.83/10万(男性305.47/10万,女性265.21/10万),同时癌症的死亡率较高,并且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1]。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化疗等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寻找高效低毒、靶向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莨菪素(Scopoletin,图1)又称东莨菪内酯、东莨菪甙元、莨菪亭、莨菪酚,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学名为7-羟基-6-甲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淡黄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氯仿或醋酸)。存在于茄科植物东莨菪(Swpoliajaponica Maxim.)、颠茄(Atropa balladon- naL.)、伞形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等中。研究表明,东莨菪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如抗肿瘤、镇痛、抗炎等,其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2]。研究发现,东莨菪素具有抑制体内外血管生成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同时研究发现东莨菪素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3-6]。

图1

然而东莨菪素体内代谢不稳定,生物利用度较差,有效浓度偏大等特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所以有必要进行结构修饰。胡经林等[7]以东莨菪素为先导化合物,将不同吸电子和给电子基取代(-CH3、-F、-Cl、-NO2等)的苯甲酰胺基团引入东莨菪素3位,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MTT法评价化合物对MCF-7、A549及HCT-116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抗增殖作用,其中化合物10g(图2)抗增殖活性最强,强于东莨菪素和阳性对照舒尼替尼。

图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