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抑郁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3-02 10:03

摘 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精神障碍性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患抑郁症人群的数量日益庞大,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阻碍该病的有效防治。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宿主大脑功能和行为,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肠道菌群和抑郁的相关性、肠道代谢产物对抑郁的影响、改变脑肠轴的途径、中药干预现状等,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脑肠轴;抑郁症;中药干预;脑病外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精神障碍性疾病,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日益增多,这给了抑郁症可乘之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群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1亿的抑郁症患者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我国的抑郁症患者高达9000万,患病率约6.87%[1],并且约2/3的患病人群常伴有强烈的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患病率将占全球疾病的15%,成为危害人类的第二大疾病[3],抑郁症是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对于抑郁症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文献研读,本文对肠道微生物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以及调节肠道菌群作为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一条新思路。

1、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有关的多因素型精神障碍,以持续性的情绪消沉、精神压抑、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杀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也可见焦虑和运动性激越。抑郁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目前,抑郁症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现有的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学说主要以神经递质的失衡、氧化性应激障碍、炎性激活和免疫调节的紊乱等为主[4]。目前,临床上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神经递质失衡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这种治疗方式仅能缓解约40`%[5]的病人病症,要彻底治疗抑郁症这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从多条途径采用多种方法。

2、肠道菌与抑郁的相关性

哺乳动物出生后,微生物开始在哺乳动物的肠道内定居,并存在于整个生命过程中,人体肠道内栖居的微生物有一千多种,总数达到10141015个,也就是说,人体肠道内有真核细胞数的10-100倍的微生物[5],所以,这100多亿的肠道微生物是人体最大最直接的外环境,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不仅影响胃肠生理,而且在脑-肠轴的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的影响超出了肠道,影响着许多的大脑功能和行为[6]。大脑和肠道之间的通讯是沿着脑-肠轴进行的,脑肠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支、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通路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间的信号传递是双向的,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间复杂的反射和传入纤维网络促进轴内的相互作用[7]。沿激素、神经和免疫途径的双向通讯使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感觉和分泌功能,反过来,胃肠道产生的信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