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概述:
农药残留物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草甘膦是我国农业上使用量较大且在环境水体中检出率较高的一种除草剂。代谢组学是20试剂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主要是研究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性代谢物质及其代谢途径在受到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后,其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品种、数量的变化及其规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草甘膦在环境水体中对金鱼急性或亚急性暴露后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将金鱼在农药环境下暴露一定时间,取金鱼的脑、心、肝、脾、鳃、肾以及血液等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代谢组分析,鉴定出染毒后与病理生理紊乱相关的阳性小分子,并绘制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图谱,从而阐明草甘膦农药致毒机理,寻找金鱼体内与农药毒理相关的组织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为农药环境水体污染的预防、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二、实验步骤
三、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完整的代谢组学流程一般包括样品的收集和制备、不同分析手段采集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潜在标志物发现和相关代谢通路分析等步骤。通过检测到的样品谱图,再结合多元模式识别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判断出待测生物的病理生理状态或待测药物毒性、药效等,并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
3.1 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血清、血浆、尿液以及各种细胞或组织提取液等。样品制备是分析流程的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系统性,整个样品处理和分析过程应尽可能保留和体现样品中完整的代谢物组分信息,所以样品的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本采用离心、有机溶剂沉淀等简单,少破坏的处理过程,做到尽可能保留和呈现样品中完整的代谢物组信息。样品处理后通常是保存在-80℃冰箱中[6]。
3.2 不同分析手段采集数据
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手段有核磁共振技术(1H-NMR)、液质联用技术(LC-MS)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等,借助各种分析仪器及联用手段, 可以迅速得到大量的多元性代谢物信息。NMR方法样品处理简单、无破坏、分析快速、分辨率和重复性好、且对含氢的代谢物选择性好;质谱法也有很多优点: 高灵敏高度、快速(数分钟完成1次测试)、超微量、能同时提供样品的分子量信息和结构信息、既能定性分析又能定量分析,并且能有效的与各种色谱法联用。因此以上三种方法成为代谢组学中最主要的研究平台[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