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2023-10-09 11: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业出口发展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纺织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行业亏损严重,举步维艰,直到90年代后期这一状况才得到根本改善。从1998年开始的纺织业改革淘汰陈旧的设备设施,引入新的技术,整合亏损工厂,同时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提离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变通棉花流通方式等手段使得纺织业迎来新的发展。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纺织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纺织织品的总产量与质量水平从2002年有了显著提高,行业内企业逐渐实现扭亏为盈,行业整理盈利水平得到提升。随后的十年间,中国纺织业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原因的研究现状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自中美贸易正常化以后,一直萦绕在中美两国头上。一般而言,中美之间对于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各有不同的看法,美方通常持有以下观点:(1)美国产品遭遇中国贸易壁垒、缺乏对中国的市场准入;(2)中国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执行两国签署的协议;(3)中国有重商主义的倾向,有意压低工人工资,压低人民币币值,以促进出口。以上是在美国占舆论主流的观点。李稻葵、李丹宁(2006)针对以上观点进行了逐一分析,发现以上观点大都在理论上站不住脚,更多的意义是在世界舆论引导上发挥作用,企图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更进一步,王领(2006)在《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中,运用政治经济学动态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中美贸易摩擦,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表明,国家采取报复还是自由贸易取决于国内政党的政治博弈,而政党博弈的基础是国内企业利益集团的寻租能力,由此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内生政治过程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政党和利益集团围绕政治捐资政治利益而在贸易决策上博弈的结果。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纺织业影响的研究现状

纺织业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因为纺织品服装业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贸易摩擦首先受到打击的就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都是向美国进行原料输出或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杨帆(2008)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分析》的研究,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美国主要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诸如配额限制、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原产地标准的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的作用不仅减少了我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数量,而且对一部分纺织品的出口价格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本身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就是以低价取得竞争优势,贸易摩擦进一步挤压了我国纺织品生产厂商的利润。孙妮、韩立晨、孙涛(2006)根据Campbell和MacKinlay采用的方法,还进一步分析出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企业股票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纺织业的损害远远高于美国.而我国纺织业所表现出来对于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也成为未来发展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应对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策的研究现状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必然会对我国纺织行业以及就业环境产生影响,甚至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对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杨岚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中给出了一般性的回答,归纳如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走出去”步伐;及时调整人民币汇率,转变外汇储备战略;加快市场化进程,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作,加强外贸监管;充分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杨帆(2008)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分析》中总结出了针对纺织品贸易摩擦更加有效的对策,并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他认为,在政府层面,我国政府应该加强与美国各阶层的交流合作,为中美纺织品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努力平衡贸易顺差;在行业协会层面,行业协会推行行业自律,规范无序竟争,完警各种预替机制,建立应息决策机制;在企业层面,企业要改善纺织品出口结构,提高纺织品品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