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健康影响评价(Health ImpactAssessment, HIA)是指系统地判断开发活动(包括政策、规划、建设项目)对特定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及该影响在特定人群中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还包括识别适当措施以管理这些影响[1]。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决定了工作的流程,而工具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影响评价的工作效率,因此一个好的工具往往能体现出健康影响评价的优劣。
健康影响评价也是“对不同部门政策、规划和项目对人群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工具”[2]。健康影响评价(HIA)促进在广泛的公共决策中考虑健康问题。尽管每个HIA各不相同,但在某些部门,如城市重建、自然资源开采或交通规划,往往会出现共同的途径、证据基础和社区参与战略[3]。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早期的健康影响评估主要是在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展开的。那时公共健康专家通常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重要的工具去判定相关健康问题,健康影响评估因此通常也被认为是环境影响评估中健康问题的延伸[4]。
当下, 纵观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过去30年来实施健康影响评价的经验,主要有3种制度安排,第一种是将健康影响评价纳入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制度体系中,明确规定在政策、规划、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中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健康影响;第二种是通过立法或行政规定,制定独立的健康影响评价程序;第三种是政府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自愿开展健康影响评价。
对于从未有过健康影响评价先例的国家,健康影响评价的流程、理念、准则非常重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和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建立了健康影响评价指南,指导区域或国家健康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5]。然而在国外,早期的健康影响评估主要是在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展开的。那时公共健康专家通常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重要的工具去判定相关健康问题,健康影响评估因此通常也被认为是环境影响评估中健康问题的延伸。
-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国内健康影响评价的探索最早始于三峡工程对人群的健康影响评价,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也尝试科学评价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健康环境和人群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和持续作用。2016 年 8 月后,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了密集研究,试图摸索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的建立路径,与现有其他部门( 如环境部门) 评价融合,也在尝试建立健康影响评价技术体系,但国内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权威的健康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浙江杭州、湖北宜昌等地均在摸索阶段。
当下国内研究实际,将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流程分为筛选、范围界定、实施评价、报告、监测与反馈五个步骤。公共政策计划出台或者调整之前,政策出台或调整方应组织专家对该政策是否有必要进行健康影响评价进行筛选。通过范围界定制定健康影响评价工作方案,解决谁评价、评价谁和如何评价的问题。实施评价是落实评价工作方案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识别关键健康影响和提出优化建议四项工作内容。报告是健康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记录。在政策实施之后,后续监测和评价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政策的持续执行,应在政策制定期间及( 或) 政策执行后进行监测与反馈。
(二)研究主要成果
1.健康影响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