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课堂签到系统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中国,有许多的大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签到已经不再使用基于纸质的签名签到或者单纯的指纹打卡,有日趋成熟的基于智能办公硬件员工签到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还没有满足国内校园需求的低成本签到系统可以在大多数学校中使用。文献[3]中提到,目前学校课堂签到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以手机服务为主的智能签到:如使用微信公众号服务、位置服务、Wi-Fi、实时二维码等。文献[4]中提到有研究人员基于微信企业号开发出了微信签到系统并在学院进行应用,从该系统的反馈分析,存在难以杜绝代替签到的现象以及对上课地点有要求等问题;文献[5]中则描述了有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Wi-Fi的校园课堂签到系统,这种签到系统需要提前架设Wi-Fi热点服务器才能开始签到。
二是以智能卡为主的签到:文献[6]简述了基于校园一卡通的考试签到系统。这类签到适用于纸质考试等不能携带手机的场景,同时需要专门的读卡设备进行验证。
三是以蓝牙设备为主的签到:如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蓝牙、iBeacon等。文献[7]中介绍了基于iBeacon定位技术的校园签到系统,基于蓝牙的签到方式可以通过微信或移动设备进行签到,但是需要提前布置iBeacon设备,有一定维护成本,通信中也存在安全隐患。文献[10]具体介绍了在安卓平台设计并实现了蓝牙签到系统,但是该系统只支持安卓平台,如果学生使用IOS系统则无法使用,不具有适用性。前面提到的三种签到方式均是以移动终端或便携设备作为识别主体,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准确识别,和传统的点名答到方式一样无法有效避免签到代签的问题。
四是以生物特征识别为主的签到:这类签到主要使用人体的生物特征,如指纹和人脸等能够唯一识别一个个体的特征。文献[8][9]提出了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课堂签到的方法,但该方法的实现基于特定设计的指纹识别设备。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课堂签到虽然保证了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不仅会带来较高的设备成本,还会耗费一定的准备时间。人脸识别签到相对来说比较易用,学生只需打开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并且联网即可完成签到,降低了系统的使用成本。
(二)微信小程序方面的研究
微信小程序于2017年1月9日,由腾讯公司正式发布。它是一种全新的连接用户与服务的方式,它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同时具有出色的用户使用体验[13]。微信小程序的框架采用mve开发思想,包括逻辑层、视图层和基础层。主要采用WXML( HTML5)、WXSS( CSS)和JavaScript技术。用户无须下载或安装便可快捷地获取服务,功能强大,用户体验出色,并且提供了一系列的组件和接口,开发快速。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流程如下:
1)登录到微信小程序的开发网站,注册微信小程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