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印刷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精美性与色彩还原性更加注重,这对印刷生产提出了高印刷速度、高印刷精度的要求。[1]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印刷技术走向高智能化、高效率化、高质量化的道路。作为近年来印刷机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无轴传动技术在印刷机上面的运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无轴传动是指印刷机中每个机组,甚至是每个滚筒或辊子的动力都是相互独立的,分别采用单独的伺服电动机,按照运动控制器发出的程序指令进行驱动,从而保证各机组间同步运转的传动方式。[2]传统印刷机主要由传动系统、输纸系统、规矩系统、印刷系统、输墨系统、润湿系统、收纸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目前的印刷机以有水胶印的胶印机为主,利用油水互斥的原理,先给印版着水,使空白部分形成亲水拒墨的水膜;然后再给印版着墨,使图文部分沾附油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印版上的图文经橡皮布滚筒转印到承印物表面。[3]在印刷工艺中,合理控制水墨供应量,保持水墨平衡是影响印刷品质好坏至关重要的因素。[4]如何保证供给足够而均匀的水量,并使印刷质量达到最佳效果而把供水量控制在最小程度,是胶印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如皋市中罗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的课题要求,对LYPQ1040卷筒印刷机的水路系统进行设计。
2、国内外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在印刷装备研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司主要有德国海德堡、曼.罗兰,日本的小森、三菱、秋山等公司。目前,印刷机的润湿装置主要形式有:间歇式供水润湿系统、连续式供水润湿系统。其中连续式供水润湿系统主要形式包括:毛刷水斗辊供水润湿装置、计量辊调节式供水润湿装置、达格伦润湿装置、旋转水斗辊直接供水润湿装置、微孔着水辊直接润版装置、喷水润湿装置、多模式润湿系统、酒精润湿装置等。[5]小胶印机润湿装置主要以国外产品为主,有Rotaprint公司的Rotaprint-Hydro-color润湿装置,AM公司推出的通过输墨装置工作的小胶印机润湿装置,日本滨田公司的611XL型、612XL、700、770CDX-NP润湿装置,东航公司R1型润湿装置,美国万德利1862型润湿装置,德国海德堡T型润湿装置。[6]国外润湿装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运用一些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水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水墨平衡。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有德国曼.罗兰公司,该公司已经在其部分印刷机型上配备了红外印版水量测量仪,测量印版版面水量,并采用执行器对水量大小进行控制调节。[7]日本利优比公司用RYOBI AAC水膜自动控制系统高精度水膜传感器来测量印刷过程中印版表面的水膜厚度,并自动反馈调整水斗辊的转速,以此来保证水膜厚度,从而保持最佳的润湿液供给量,以提高印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8]日本网屏真印刷的344四色数码胶印机润湿液自动控制系统TrueFit Advance,该系统借助于专用的数据测控条来计算润湿液的供给量,从而实现水墨平衡。[9]
2.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印刷机械行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都是以铅印技术为主,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真正的现代印刷机械制造业才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后,印刷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对印刷机械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印刷机械经历了从模仿吸收到自主研发的过程,目前基本实现了高、中、低端品种齐全的现状。各种印刷设备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要,还有部分出口到国际市场。在喷墨数字印刷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等代表当代先进技术的高新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出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企业,如北人集团,中景集团等。在润湿装置方面,国内一些印刷机械制造企业也逐渐开始对印版水量控制进行研究,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现在,国内胶印机大多是将印版滚筒与水斗辊同步,水斗辊采用单独的电机驱动,水斗辊转速随着印版滚筒的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多未实现闭环控制。
3、发展趋势
自1440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第一台垂直手板印刷机以来,印刷机呈快速发展的趋势。1796年,德国人塞纳菲尔德发明了石印术,并于次年设计了第一台石印机。由于石板笨重,他于1805年首次发明金属版印刷。1826年,他在石印机上印制成功第一张彩色印刷品。塞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是一种直接印刷方法,印版上的反向图文是直接印在纸上的,而间接印刷方法是由美国人威廉.罗培尔发明。1905年,罗培尔在印刷时,发现有橡皮布上间接印下来的图文比直接从版上印在粗糙纸上要好很多,于是他在两个滚筒的印刷机上增加了一个包裹橡皮布的滚筒,这就是后来的胶印机。当前,印刷机形成了以凸版、平板、凹版为主,以丝网印刷、柔性印刷等为辅的局面。作为印刷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湿装置也发展为多种类型,按印版涂布润湿液的方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按供给润湿液的方式可分为连续式供水和间歇式周期性供水形式;按印版获得润湿液膜的方式可分为机械式、静电式、冷凝式和气动式等形式。[10]为更好的达到水墨平衡的效果,目前正大力发展润湿液自动控制系统。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