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的文献综述
摘要:中药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被称为血中之气药。现代医学认为莪术具有抗早孕、抗凝血、抗氧化和保肝等活性。莪术挥发油(简称 :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早孕、降酶等作用[1]。目前对莪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和临床研究方面,对于莪术中基础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莪术中各成分的研究,可以为莪术产地加工方法提供更有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温莪术、提取工艺、含量测定、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莪术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G.Leeet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包括莪术醇(curcumol)、莪术二酮(curdione)、吉马酮(germae-rone)、alpha;-蒎烯(alpha;-pinene)、beta;-蒎烯(beta;-pinene)、榄香烯(elemene)等。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治疗癫痫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
1.不同加工方法对莪术的影响
温莪术每年冬至前后采收,为了防止药材在贮藏中出现发霉、腐烂现象,温莪术的传统加工方法是取鲜温莪术除去须根,洗净泥沙,大小分档,置沸水中煮透心 约60min取出摊晾,晾晒干燥约20天。目前温莪术的加工以传统加工方法为主,有研究表明鲜品莪术中吉马酮、莪术二酮、beta;-榄香烯的含量高于传统加工的莪术[2],对比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和不同温度烘干对莪术的影响,从挥发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看,不同干燥方式中以红外干燥法最接近传统加工方式。故红外干燥法从化学成分组成的角度考虑是最适合替代传统干燥法的,且红外干燥法可极大减少温莪术的加工时间,降低药材因阴干时间过长发生霉变的机率,但在药材的折干率及得油率上,红外干燥法要低于传统方法[3]。可能是因为生切片加工过程破坏了细胞和组织结构,干燥和存放过程中容易造成挥发油等有效成分挥发散失氧化[4]。传统加工蒸煮过程,药材表面部分泥砂、矿物质等杂质易溶解除去,同时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可能部分除去,使饮片更洁净。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