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乘用车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制动系统作为主要的主动安全件更是备受关注。
乘用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就是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提高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
制动防抱死系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少制动距离、保持转向操纵能力、提高行驶方向稳定性以及减少轮胎的磨损方面。
[1-3]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率、制动效率的恒定性、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等[4]对国外来讲,汽车ABS的研制、发展和使用可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为探索性研制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ABS实乍应用取得显著成功,并开始在轿乍和重型载货汽车上推广使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ABS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向轻型载货汽车、客货两用车、厢式车上发展。
另外,从总体上看,为了降低ABS在汽车总成本中的比例,ABS产品趋向于采用附加式方案。
20世纪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己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
到2005年,国产车辆ABS装车率将达到50%。
微车、客车的装在率为20%,也就是说液压制动ABS的需求量将达到75万-81万套;而中、重型载货车大、中型客车ABS的装车率为100%;气制动ABS需求量为35万-45万套:这样,到2005年国内ABS总需求量为108万-126万套[5]国内ABS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软硬件方面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在发展方向上首先就是要缩小差距,但总的 发展趋势和方向与国外相同。
一要齐全ABS的种类,二要开发TCS和VDC,三要提高硬件技术,四要提高软件技术,五要提高集成度.[6]乘用车ABS系统都是由车轮转速传感器、ECU、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和报警灯等组成[7-8],目前具有代表性的ABS控制算法主要有逻辑门限值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等[9-1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