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世纪德意志汉萨同盟的对外贸易活动文献综述

 2023-10-19 03: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汉萨同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汉萨同盟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当时最完备的著作当属乔治·萨托留斯编撰的《汉萨史》。之后到1870年汉萨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将汉萨同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研究会初期研究的重点是汉萨同盟的政治和政策,包括汉萨同盟会议记录、城市特许状、条约、协议等,曾出版了《汉萨同盟》、《汉萨同盟资料集》等著作,这些资料为汉萨同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另外著名学者施艾弗尔的《丹麦国王沃尔德玛时期的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文献志》、《吕贝克文献志》等都引用了这一记载。而关于汉萨同盟研究的英语著作当属菲利普·多林格(Philippe Dollinger)的《德意志汉萨》,在这本著作中详细的介绍了汉萨同盟的历史发展状况、对外贸易等情况,为研究汉萨同盟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原始资料。除此之外,在凯夫·罗伊(Cave Roy C.)和赫伯特·库尔森(Herbert H.Coulson):《中世纪经济史资料集》以及撒切尔奥利弗(Thatcher Oliver):《中世纪历史资料》中也对汉萨同盟为保证联盟的稳定性所签订的城市联盟协议和城市特权多有提及。《汉萨:最后报告:丹麦/瑞典的贡献》、《波罗的海问题的兴起》、《欧洲商业史》、劳埃德(Lloyd T H):《1157-1611年的英格兰和日耳曼汉萨,》等书中都对汉萨同盟的外交政策、商业贸易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此外,奇波拉的《欧洲经济史》,布瓦松那的《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至十五世纪)》,约翰·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第1卷)》,赫伯特·格隆德曼(Herbert Grundmann)的《德意志史》,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3卷)》等书中的部分章节都对汉萨同盟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而詹姆斯·汤普逊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一书中则对汉萨同盟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该书记述了汉萨同盟的形成到最后的没落的历史,充分的展现了汉萨同盟的法律、经济、对外政策等诸多资料,并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另外在波斯坦的《剑桥欧洲经济史》则是着重从经济角度对于汉萨同盟作了许多的分析和介绍,对汉萨同盟的经商方式及相关的商业法律分析的极为详细。汉萨同盟作为中世纪历史中的重要城市商业、政治联盟,除上述的专著之外,有关中世纪历史或是中世纪经济史的书籍中都会对其有所提及,如庞兹的《中世纪欧洲经济史》,波梁斯基的《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时代)等。

总之,就汉萨同盟的研究来讲国外学者已取得相当大建树。首先,乔治·萨托留斯编撰的《汉萨史》和菲利普·多林格的《德意志汉萨》以及汉萨历史研究会的成立等都对汉萨同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阐述。其次,汉萨同盟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商业贸易组织,在欧洲经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在中世纪欧洲经济史研究的专著中对其多有描述,如《中世纪经济史资料集》、《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最后,因汉萨同盟在中世纪历史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故在关于中世纪历史的记述中都会对其有所涉及。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汉萨同盟的对外贸易活动的论文研究和专著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较为薄弱。已知最早关于汉萨同盟研究的论文应当属孙培良先生于1957年发表于历史教学上的《汉萨同盟是怎样成立的?其组织和活动情况如何?》,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萨同盟的成立、组织成员和活动情况。直至改革开放之后,关于汉萨同盟研究逐渐增多,且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研究和汉萨同盟的兴衰原因论等两个方面。就汉萨同盟的法律制度研究主要有张玲玉的《汉萨同盟与法律的互动》、《没有国家的正义——汉萨同盟的法律与实践》及王晨卉的《中世纪汉萨同盟法律研究》等。此外,就汉萨同盟兴衰原因论有如:尤书蛟的《汉萨同盟形成的历史条件》,刘春敏的《汉萨同盟初探》,近期刘程的《浅析中世纪德意志汉萨同盟的兴起》,而后有曹令军的《论汉萨同盟的兴衰》,金智霖的《论汉萨同盟的历史影响和衰亡原因》及赵立行,汪丽红的《论汉萨同盟衰落的内在原因》等。除尤书蛟等人的著作之外,曹令军、金智霖等学者则是着眼于汉萨同盟衰落的研究。此外,刘程的《中世纪盛期北欧远程贸易探析——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参考》从消费经济学对于生产、交换和消费来谈汉萨同盟兴起和繁荣的原因。而李秋霖《关于伦敦汉萨商栈兴衰的探究》则以13至16世纪伦敦汉萨商栈的兴衰为切入点,洞视英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汉萨同盟经济形势的变迁,以期探寻伦敦汉萨商栈兴衰的历史过程及原因。另一方面,也以汉萨商栈对伦敦影响力的减弱及汉萨商人在英国的活动范围的减小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范围来反映汉萨同盟的衰落。其次有陈献光的《试论汉萨同盟的组织结构及特点》,汪丽红的《汉萨同盟的组织机构及其变迁》,是继孙培良之后对汉萨同盟组织结构和特点更具体和深入的分析阐述。然后是付世明的《论俄国与汉萨同盟的贸易伙伴关系》,论述汉萨同盟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关系。

纵观国内整个研究现状可知我们对于汉萨同盟的对外贸易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的主要有宋骏的论文《12至16世纪汉萨商人与英国》,从经济的角度就汉萨商人在英国的活动进行初步的探讨。刘杰、葛召明的《汉萨同盟与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论述了汉萨同盟的意义,指明汉萨同盟作为商业、政治联盟,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柴彬的《英国近代早期对外贸易自主权的成长》,论述汉萨同盟对于近代英国早期对外贸易成长的作用。此外还有王亚平的《中世纪远程贸易和德国城市的兴起》、《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等文章。而对于中世纪德意志汉萨同盟的对外贸易活动的专题性研究及专著仍然是一个缺陷,只有郑寅达的《德国史》,卢文迪的《德国史》,高德步,王珏 著的《世界经济史》,王育李编著的《商业史》等书中有较小的篇幅对汉萨同盟的对外贸易状况有所涉及,此外,其他的一些世界通史或者中古史也有零星的记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