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园路与工农路交叉口改善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30 03:10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特性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交通研究所,该院前后对其研究成果Highway Capacity Manual(HCM,道路通行能力手册)进行过多次修订,部分发展中国家,诸如印度、中国、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对其国内的道路交通特性进行过相关研究。

不同的国家关于平面交叉口设计都有不同的规范要求,根据城市容量和需求进行针对性高的设计,例如美国MUTCD手册中对很多注意事项有具体的要求。日本《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中专门针对渠化设计有详细的介绍,肯定了渠化设计对城市交通的贡献和意义。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Abbas和Moniasir在考虑交通流量和占有量的前提下,提出了依靠相位差来控制交通信号的运算方法,同时兼容性也比较高。Suvrajeet Sen和K.LarryHead提出基于动态监测的通用算法实现对信号控制进行实时优化,特别是有延误、排队情况时十分实用。

国内关于交叉口通行组织和优化设计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我国道路交通形势。徐立群、吴聪、杨兆升用三种方法计算某十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确定适用于优化设计过程中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宋睿、湘水以浙江省武义的某一交叉口为例,通过重新设计、在交叉口设计机动车掉头标志、完善道路标线以及优化信号设计等手段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用TSIS软件对改造后的结果进行仿真,证明了改善措施适用于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赵伟等人认为左转弯车道的设计对于行车视距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偏离设计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行驶视野广角。2007年,窦瑞军结合工程案例的叉口渠化设计分析总结了交通拥堵的原因,对于交通管理有较大的意义,实现了引导车流按路径行驶,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MUTCD) [S].Washington, DC. U. S. 2003.

[2][日]刘春华, 刘璨译. 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8.5.

[3]Kenneth, W.Acheret. Criteria for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triple Left.turn lanes [J].ITEJournal. 1994. 23 (11):27-3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