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区域活动己经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区域活动既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弊端,又满足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深受我国幼教界工作者的追捧。将区域活动游戏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相对自由的区域空间里会形成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人交往,与同伴合作,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如何做好小班区域游戏开展,让幼儿全面发展,成了我们亟需去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区域游戏
在刘焱(2012)《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一书中指出,区域游戏是幼儿户内自由游戏的主要形式。区域游戏,也称区域活动或区角活动,是现如今幼儿园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活动以外,区域游戏是占据时间最多、空间最大、物质材料最丰富的活动。
刘清华(2015)在《幼儿混龄区域游戏开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中认为,区域游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依据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的多样性的学习区域。幼儿在区域中自我选择游戏材料,通过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和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幼儿发展。
2.小班幼儿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是指3-4岁的幼儿。由于身体动作发展的需要,他们这一时期特别好动,他们正在由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口语表达能力差,有时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他们初次离开父母,对家长会有强烈的依恋,在幼儿园表现的极为不安,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情绪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游戏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不善于与小朋友交流,容易冲突,且他们生活习惯不稳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常规不规范。
本研究中主要是在南通市X幼儿园X小班进行个案观察,对其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小医院、理发店等游戏区域中进行区域游戏研究,具体针对的是单个班级的活动区活动,具体了解一个小班班级内的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方面,观察了解的是具体的微观层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