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努布汀与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成本-效果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03 10:0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常见的淋巴增生性B细胞恶性肿瘤, 以成熟CD 5 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的大量聚集为特征, 这些白血病细胞可接受由组织微环境传递的生长和生存信号,其中 BCR 信号通路的激活尤为重要。

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1],CLL是一种高度异质化的疾病,在患者群体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7~72岁患者生存周期中位数为6个月~10年,跨度较大并且病程长短不一,临床往往需要根据Rai分期或Binet分期等方法将患者分类,进行个体化治疗。

CLL 的标准疗法是化学免疫治疗,尽管一些患者对初始治疗反应良好,但该方案不可治愈 CLL,并且对于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的患者,如 17P 缺失等,化疗免疫治疗的疗效有限。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另一种可行的方案,然而移植手术带来的高死亡率是其最大的风险因素。

随着对该疾病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的首选治疗方案是针对细胞通路作用的靶向药物,例如难治/复发CLL患者的首选药物络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可通过抑制Scr家族激酶激活下游 NF-kappa;B 和MAPK 等细胞信号通路,引起B淋巴瘤细胞及CLL细胞凋亡[2],并且该类药物对于高危分类患者(如17p缺失)展示出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一代BTK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伊布替尼,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口服靶向药,其在2014年的Ⅱ期临床研究中[3],以 420 或 840 mg 的剂量每日口服伊布替尼,用于已经治疗的复发/难治性 CLL / SLL患者(85例)和未经治疗的 CLL / SLL 老年患者( 31例),客观缓解率( 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可达71% ,在第 26 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达到了75% 和96%,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 达标率分别达到了83% 和 96%,此外,伊布替尼单药治疗效果良好,并且其联合用药也展示出了广阔的前景。

基于以上优秀的临床试验数据结果,伊布替尼在2013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CLL患者的适应症。

为了解决其价格高昂的问题,我国在2019年经过价格谈判将伊布替尼列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对于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第二代不可逆BTK抑制剂扎努布替尼由百济神州研发问世,与伊布替尼相比,扎努布替尼对BTK的选择性较高,导致其对体外抗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的抑制较少[4],因而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活性和耐受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