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吡唑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文献综述

 2023-02-08 09:02

雷公藤红素吡唑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背景

癌症,即恶性肿瘤,是世界上致病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之一,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也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癌症的治疗费用的快速上升,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防控形势严峻。因此,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化学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与繁殖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差,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从而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同时,化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找能够针对多种癌变过程、阻断多条信号通路的高效低毒药物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蛋白酶体抑制剂是抗癌新药的新热点,雷公藤红素作为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堪称为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有望成为继紫杉醇之后又一只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植物药。

2、雷公藤红素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又称为南蛇藤素,来源于传统中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为红色针状晶体,是醌甲基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大量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真菌、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是目前值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其中,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活性是其所有生物药理活性中最显著的,特别是2006年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新机制以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活性研究热潮。

有许多文献报道了雷公藤红素的体外抗癌活性,且其抗癌活性广泛而显著,对多种癌细胞都具杀灭作用。Chang等[2]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对人类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 乳腺癌(MCF7)、结肠癌(HCT-8)、口腔上皮样癌及其耐药株KB、 KB-VIN)、神经胶质瘤U-87_MG)、前列腺癌PC-3)、 卵巢癌(A9、 PTX10)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Nagase M等[3]报道雷公藤红素可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周幽心等[4]实验研究证实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并存在剂量依赖性。闵红波等[5]证实雷公藤红素可抑制Y7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是抑制NF-kappa;B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