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清中L-门冬酰胺定量分析的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6 07:02

【立题依据】L-门冬酰胺酶已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联合化疗,使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存活率有显著提高[1]。

该药是从细菌(埃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或欧文菌族Erwiniacarotora)培养液中提取的酶制剂,能特异性催化门冬酰胺水解为门冬氨酸和氨。

门冬酰胺在正常细胞中是一种非必须氨基酸,但对白血病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至关重要。

由于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合成门冬酰胺合成酶,细胞的生存和增殖所需的门冬酰胺必须从外周血中摄取。

因此,利用门冬酰胺酶耗竭血液中的门冬酰胺,扰乱了白血病细胞的代谢平衡并加速其凋亡[2、3]。

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L-门冬酰胺酶常可引起正常组织和器官损害、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症、急性胰腺炎等多种不良反应[4],使得门冬酰胺酶的临床使用受到严重限制。

而门冬酰胺酶血浓度偏高可能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由于血中过多的门冬酰胺酶过度消耗血循环中的门冬酰胺,使得机体某些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胰等正常细胞机能也受到影响[5、6]。

此外,现有的两种普通门冬酰胺酶制剂(大肠埃希氏菌、欧文氏菌)及培门冬酰胺酶制剂(长效缓释制剂)[7-10]在药效学特性、药动学特性和免疫原性上差异巨大[9]。

因此,对接受门冬酰胺酶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实施血清中L-门冬酰胺的消耗及ASP、GLU、GLN等氨基酸浓度的密切监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

本课题拟建立一个简单、可重现的人血清中L-门冬酰胺定量分析方法,对保证门冬酰胺酶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合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