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如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人源抗体、转基因牛乳腺表达人alpha;1抗胰蛋白酶等。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广阔,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它将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医药上已应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如维生素、红霉素、洁霉素等,注射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2013-2017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未来十年,一批基因治疗方案、药物将进入应用阶段。中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中国生物制药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本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来研究的: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相关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文做理论铺垫;其次,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实际本身出发来发现和分析问题。发现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存在壁垒。并针对研究分析出的障碍,进而提出建议:从政府角度和企业的角度来提出建议政府应在当在政策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努力,而企业则应当从企业生物制药生产转型方面努力提高。
二、文献综述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如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人源抗体、转基因牛乳腺表达人alpha;1抗胰蛋白酶等。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广阔,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它将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医药上已应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如维生素、红霉素、洁霉素等,注射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生物技术主体的多元化及医药科技得到迅猛发展,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物技术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加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不仅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改善国际经济格局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为深远和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突破我国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有重大作用。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建设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和一批重要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了一批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产业链条比较完善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初具规模;全国生物产业正在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同时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人数仅相当于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人数的1/4。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医药生物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正在使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并开启了个体化诊断、治疗和再生医学等新的领域,推动了医学史上继公共卫生制度建立、麻醉术和疫苗接种、抗生素应用之后的第四次革命,将在人类预防及战胜一系列重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人类的健康水平再度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1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
《2013-2017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03-2010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52%,2010年行业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认为,未来十年,一批基因治疗方案、药物将进入应用阶段。中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我国将针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个生物新药证书,开发近200种生物药,近400个生物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生物制药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在目前的世界医药市场中,源源不断上市的新药催生药物市场的高速增长,大企业、国际化、畅销产品已成为当代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显著性标志。北美、欧盟、日本是全球最大的3个药品市场,约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87.7%。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将促使医疗市场焦点由传染性疾病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转移,我国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最大亮点,增速达到20.4%,连续3年超过。通过课题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医药企业中生物制药存在的发展壁垒,对其分析研究。才能更好的为中国未来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为使中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医药发展过程中能够更高效的发展,更好的面对未来十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机遇。提高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从而拉动我国医药行业大发展。
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人数仅相当于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人数的1/4。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创新投入不足制约产业腾飞尽管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化学药和中成药,但其在中国医药制造业中的比例仍偏低。201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值和研发经费占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比重分别只有11.5%和11%。除此之外,无论企业数量、投资额、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生物医药都处于三大医药子行业最低。生物医药产业侧重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创新投入的不足和投融资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比例较小
生物药品是一种新型的亟须研发的药品,但是药品的研发需要投资者或国家长时间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然后无条件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新的生物药品。所以,为加强医药的研究开发,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如果一直只是低投入的生产模式,就会使我国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甚至会因经费原因导致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使得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科技原创力不足,我国在高起点、高水准的技术平台建设和具有长期竞争力项目的联合攻关方面的能力不足,能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科研中心数量少且处于萌芽阶段;具有原始创新的重大项目数量少,跟进型和仿制改进类项目多,重复研发现象严重。企业组织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普遍存在步子慢、档次低、人数多而规模小,大而不强不高、小而不精不专、主导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慢、深加工落后的现象,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生物制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结构不合理。生物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研发、中试、大批量生产,国际上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0.7∶100。这是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