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 研究背景
药品短缺已经是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一难题[1-5]。许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减少或避免药品短缺。当前,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国药品短缺矛盾从大范围、长期性短缺转变为以暂时性、局部性短缺为主。但少量临床必需的药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因而部分药品临床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用药、危及民生健康。
2019年12月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暴发之初,人们对COVID-19知之甚少,更没有特效药来治疗。而漫长的药物研发周期意味着研发出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来遏制迅速蔓延的疾病根本不可能,因此更多的目光落在了现有的药物上,老药新用是在临床上采用最多的应对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老药在一段时期内短缺,给疾病的救治带来了困难。尽管国家针对短缺药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短缺药物清单管理、停产报告制度等,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需特事特办。本文拟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老药新用类药品短缺现象,研究该类药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短缺的原因,并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出解决办法,以期缩短此类药品短缺的事件、减少短缺的程度,以稳定的药品供应保障患者用药、安抚民心。
二、 研究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确保疫情防治相关药品的供应保障,关系着患者和其他人民的生命安全。依据推荐治疗方案及时准确地更新药品目录,推进药品生产,保持运输畅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老药新用类药品(以磷酸氯喹为例)短缺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三、 文献综述
1.国内外药品短缺定义
国际上主要用两种方法定义药品短缺,一是从供求关系角度定义,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此种方法,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6]、欧盟[7]等;二是根据药品短缺汇报需要定义,如荷兰皇家药剂学促进协会将短缺定义为预计药品在至少14天前无法供应[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4月20日发布的《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9]中明确指出,短缺药品,是指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临床必须且不可替代或者不可完全替代,在一定时间或一定区域内供应不足或不稳定的药品。
2.药品短缺原因概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