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并购的绩效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10 11:02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增值,也就是能产生并购绩效。然而并购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否能给并购公司带来绩效?本文将带着这个问题对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进行研究分析。从一般意义上讲,并购就是兼并和收购的合成,通常意义上两者不加区别。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制药行业间的并购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如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研究手段及方法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三、文献综述

在医药行业高速增长的刺激下,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医药行业具有生产投入大,投资风险高,科技含量高,研发时间长的特点,而并购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投资风险,是投资收益率有一定的保证,因此,并购成为目前医药行业企业开拓业务最有效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飞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科技含量低,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效应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等,会影响医药企业的前进,影响医药产品的供应,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行业的整合和企业的并购开展得如火如荼。企业的兼并、收购与重组,是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实现对外扩张或变革自身的活动,它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的效率。而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活动,能使企业快速的增大自身资本,转变经营机制,进入新的领域、改变产业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产业升级。

相对于国际和国内的并购活动而言,我国的医药业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逆势而动的趋势,本文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杨婧,2004)。而近年来,医药行业企业投资价值开始体现,在资本市场上收到追捧,股权交易持续活跃,而以大型医药企业为主的业内并购活动也逐年增长。但是并购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许多不确定性,这是否能够真正给并购公司带来绩效?带着这个问题,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对医药行业的并购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张磊,2012)。从并购动机的角度来对并购绩效进行研究。较之成熟的市场,我国在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立法完善程度和企业家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加之我国政府作为股东和经济管理者,对企业干预较多,因此我国的并购还有其他的动机。基于不同动机下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关系到正确认识并购活动、规范并购行为、提高相关利益各方的决策效率等诸多方面,也是确定监管立法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钟祺,2008)。

关于研究方法,根据并购整合理论框架体系,从并购基本情况,并购主体行业性质,并购股权份额,并购目标、并购主体所有制形式、并购支付方式等多个角度,在处理大量并购案例和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医药行业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选取成功和失败的医药行业并购整合的收益和总结成败的原因,提炼出中国医药业并购和整合的KSI,提示中国医药企业要关注并防范并购的内外部风险,并从几个方面预测了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的未来发展趋势(陈春华,2008)。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对我国医药企业并购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策略建议(金宝山,2005)。与之相似的是,从规模经济角度出发,同样利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医药企业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差距所在,并提出实现我国医药企业规模经济的措施,即走向并购与合作研发之路(王欢,2007)。在综述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医药制造企业并购的动因问题和模式选择途径,提出了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并购的整合目标和绩效评价方法(贺慧惠,2006)。有选择地实施跨国并购策略,可以加快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化经营(樊继标,2005)。与众不同的是,利用博弈论分析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了我国当前并购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市场失灵的现象,论证了逐步减少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协议并购和以内部人控制为特征的管理层并购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放弃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减持或者转让国有股或者国有法人股的规定和建议。本文将博弈论运用到并购定价研究中,并分析了并购时不同融资工具的优劣,并结合我国并购市场上的融资现象,提出建议。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秦楠,2007)。

在如今环境下,医药行业发生并购的动因,并购方式和并购特点,采用超常收益法对样本在并购前后的短期绩效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对于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在短时间内的影响,以及影响并购财富效应的因素。用财务指标法对样本分析,研究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对于第二年的综合评分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对于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长期影响,比较并购前后会计指标是否得到改善,并由此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最后针对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胡怡,2006)。对比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并且对影响中长期并购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对国内外并购理论、模型、方法及国内外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的背景和发展特点。接着运用数据包络法(DEA)建立了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中长期并购绩效评估模型,对适合使用DEA方法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对影响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中长期并购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检验理论,检验各影响因素对中长期并购绩效影响的显著性,结果显示并购使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绩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购绩效随着并购的发生年份逐步提高,关联交易的并购绩效低于非关联交易等。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国家应鼓励医药行业并购,应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并继续规范相关制度等建议(袁亮,2009)。 以及通过三方面来研究分析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包括基于对并购理论和中国医药企业并购绩效和动因的分析,运用股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发生于2005年至2008年短期绩效进行分析、针对传统DEA方法只能预算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面板数据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中长期绩效的非参数模型(DMA)和运用模型(DMA),对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发生于2005年到2008年20个样本并购前后1年、并购当年和并购后2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预算和分析,同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对样本效率进行分类分析。(吴佳男,2012)最后得出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短期绩效有提升;中长期总体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通过并购得到提高;先发生并购的企业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关联并购与非关联并购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大规模并购呈现出了小幅度上升,其它的规模效率都呈下降趋势。根据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医药公司合理并购,提高并购后的管理水平;加强关联交易监管,丰富并购融资手段;重视并购前准备工作三方面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