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C-C键是构成有机化合物基本骨架的化学键,构建C-C键的反应在有机方法学以及拓展有机分子结构框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C(sp3)-C(sp3)偶联会比C(sp2)或C(sp)原子的反应更具挑战性。
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H键活化生成C(sp3)-C(sp3)键的反应研究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多数的反应研究依靠导向基团的控制设计完成实验,并且完全惰性的C(sp3)-C(sp3)的还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惰性C(sp3)的来源主要是烷烃,包括环烷烃与链烷烃,都是经济易得的原料;并且C-C键形成反应是天然产物和合成产物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反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反应发展的焦点。
因此,开发高效的,选择性的,温和的方法来构建惰性C(sp3)-C(sp3)键的形成一直是有机化学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这样的C(sp3)-C(sp3)交叉耦合,有机金属组分与卤代烷的直接碳-碳交叉偶联反应是常用的方法。
该领域主要使用催化剂,如镍、钯和铜与烷基金属如烷基格氏(Kumada偶联)、烷基硼(suzuki - miyura偶联)和烷基锌(根岸偶联)。
2007年Chai1课题组利用格氏试剂与未活化的烷基卤化物的实现C(sp3)-C(sp3)偶联。
如图1。
图1然而,这些使用反应性烷基-金属试剂的方法限制了C(sp3)-C(sp3)键的分子多样性,可能导致卤素-金属交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