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K1配体骨架设计双功能分子文献综述

 2023-02-03 10:02

与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相比,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更低的毒性。

靶向抗肿瘤药物分为两类,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

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又包括单一靶点和多靶点, 单一靶点的有甲磺酸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多靶点的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

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表明, 有效地控制肿瘤需要同时抑制多个致癌信号通道,提示多靶点药物可能具有更好的研发前景。

绝大多数新药研发的成本极高,周期极长,且成功率很低,而重新研究现有药物以寻找这些药物的新用途已成为加速药物开发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

niclosamide(氯硝柳胺,图1)最初是由拜尔公司研制的一款口服抗蠕虫药,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了其抗虫作用外,niclosamide可能还在肿瘤、细菌、病毒感染、代谢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能是一个多功能多靶点的药物。

据报道,niclosamide的药物作用相关的潜在机制可能包括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Wnt /beta;-catenin,mTORC1,STAT3,NF-kappa;B和Notch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和调节 等。

niclosamide潜在的抗癌活性给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它的优点在于它多靶点的作用,使得它拥有广泛的抗癌活性,对多种癌症均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它直接作用于信号通路这被证实与肿瘤的耐药机制相关,使得它可以开发成为一些耐药癌症的替代治疗药物,同时niclosamide具有良好的人体耐受性;它主要的缺点是它的水溶性差,全身利用度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