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R/c-met激酶双重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文献综述

 2023-01-11 05:01

针对VEGFR/c-met激酶双重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共同调节。血管生成中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潜在的抗血管生成的靶点,包括VEGF,FGF2,HGF等。

VEGFR家族[1]包括VEGFR-1、VEGFR-2(KDR)和VEGFR-3三种特异的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与受体结合后导致受体同源或异源二聚化,引发细胞内激酶区的磷酸化,从而激活PI3K等多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进而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在正常条件下,VEGF的表达受到控制,当由大量的肿瘤细胞分泌时,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生长和迁移。新生成的血管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在肿瘤从休眠状态转为恶性状态中,血管生成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同样为肿瘤的迁移提供了很多通路。

血管的生成被看成是癌症的标志,肿瘤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研制抗肿瘤药物的有效靶点。

VEGF及其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具有关键作用。目前,已有针对VEGF/VEGFR通路的抗肿瘤药物上市,但是,肿瘤对单独作用于VEGF/VEGFR通路的药物产生一定抵抗性,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产生药物抵抗性的原因可能有[2]:1、肿瘤血管生成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抗缺氧的肿瘤细胞需要很少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来促进其生成和增殖。另外,肿瘤缺氧环境可能造成VEGFR抑制剂促进信号转移至其他通路。为应对缺氧环境,肿瘤细胞可以调控除了VEGF外的许多血管生成通路,由此可对抗血管生成治疗产生抵抗性。2、肿瘤血管生成除了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还受到如FGF、PDGF、HGF,IL-8等因子的调节。服用VEGFR抑制剂后,由于也抑制了正常的通路,非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如 VEGF, HGF, SDF-1、骨桥蛋白等因子水平增加。这些因子可以躲避药物作用,其水平增加可能转换血管生成至可行的通路,忽略药物作用的靶点,引起药物抵抗性[3]。

通过分析并了解产生药物抵抗性的原因,表明除了作用于VEGF/VEGFR单一靶点,可以将其与其他靶点联合作用,可能会减少药物抵抗性,从而产生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c-met[4]是由原癌基因MET编码的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其配体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HGF与c-met胞外区域结合,引起c-met酪氨酸激酶残基(Tyr1234和Tyr1235)的磷酸化,促进c-met发生二聚化,进一步活化c-met激酶。活化的c-met激酶与SH2结合,使多种底物蛋白,如Grb2、Gab-1、Shc、c-Cbl等发生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通路,如PI3K/Akt,Src/FAK,STAT3,RAS/MAPK等[5],产生多种胞内信号转导,这些信号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凋亡、侵袭、形态分化的作用。

异常的c-met激活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凋亡、血管生成以及药物抵抗方面发挥作用,此外,在很多癌症中,如:肺癌、胃癌、肾癌、卵巢癌、肝癌等,发现c-met及其突变体的过表达,和c-met信号的异常转导[6]。因此,抑制该通路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