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大鼠视黄醇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文献综述

 2023-01-12 03:01

开题报告内容:

重组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 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是目前糖尿病最严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 其血管持续处于高糖状态下而产生各种微血管病变致病。病理改变为肾体积增大和滤过率增高,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大多为纤维增生和缩小,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 其特征性病变是结节型肾小球硬化, 晚期小管萎缩, 基底膜增厚, 所有肾动脉硬化。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尿常规检查常呈阴性。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就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和肾小管损害,血清和尿液中视黄醇蛋白RBP 含量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是一个较敏感的指标,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加重,在反映早期肾损害的指标中优于beta;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是将血液中视黄醇(VitA) 将视黄醇(VitA)从肝中转运至靶组织以及实现视黄醇的细胞内转运代谢的特异的运载蛋白。它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半衰期较短,能较为敏感地反映机体的疾病状况。检测血液及尿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对肝脏、肾脏及营养状况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血浆中RPB4的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因此,在大鼠身上的研究表明血浆中RPB4的异常过度表达抑制了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尽管RPB4大鼠已胰岛素增敏。2型糖尿病被视为代谢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2到4 倍,另外,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重组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以观察测定其对肾细胞的损害和探讨其损伤机制,但市面上并没有大鼠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出售,故需要通过重组克隆技术,获得纯净的大鼠RBP4。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熟悉获得重组蛋白研究的 一般流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