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与茯苓皮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7 11: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

茯苓是著名的家种大宗中药材,有2000年的应用历史,发展前景广阔。在医疗上,效用广泛,药性平和,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不仅临床配方常用,也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菌核。茯苓在加工时将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块,即为白茯苓;菌核外皮部为茯苓皮;皮层下的赤色部分,为赤茯苓;带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切成方形薄片,即为茯神,亦称抱木神。传统习惯认为白茯苓偏于健脾,赤茯苓偏于利湿,茯神偏于安神[1]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的利水渗湿作用主要与茯苓酸含量高低有关,而茯苓皮中茯苓酸含量最高,故临床上要发挥利水渗湿作用更宜选用茯苓皮[2]。然而在国外如日本,在加工白茯苓时常将其作为下脚料废弃;国内的许多茯苓种植地在采收时也常将茯苓皮当成废料处理,造成了原料的极大浪费[3],以至于在价格很低的情况下也很难买到茯苓皮。归根到底是人们对茯苓皮的药用价值还不太了解,这方面的研究也亟待重视。

茯苓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多糖、三萜类等,多年来人们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抗肿瘤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茯苓三萜成分了解不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分离、纯化并阐明结构的三萜化合物有三十多种,并发现其不仅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能增强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产生,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4]。而2010年版药典未收载茯苓的含量测定项,故以茯苓三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含量分析对进一步完善茯苓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主要成分为茯苓多糖,能提高、调整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显著抑制肿瘤、阻止癌细胞增生[5]、保肝降酶作用,有效治疗乙肝及病毒性肝炎、胃炎等,对延年益寿、防治衰老、美容亦有很好的作用。然而传统中医用药中茯苓是作为利水渗湿的首选药来使用的,这似乎与现代研究有一定的偏差。但是众所周知,传统的中药使用都是以煎汤剂服用的,那么在水煎液中茯苓与茯苓皮测出的成分含量是否会有差异成了本次试验的焦点。

二、拟研究或解决问题(包括多糖、总三萜和茯苓酸)

2.1茯苓与茯苓皮水煎液的制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