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PAL;芒果苷;基因克隆;功能验证1.选题背景1.1芒果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杧果属常绿乔木,生长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
杧果果实即为著名热带水果芒果,其果皮入药可止咳,健胃,行气;叶入药外用能治疗湿疹瘙痒[1-2]。
杧果的枝条、叶、果实和树皮中均含有芒果苷(Mangiferin,MF)。
1.2芒果苷芒果苷又名知母宁、芒果素,属于四羟基苯并吡酮碳苷,是一种特殊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9H18O11,相对分子量为422,化学结构如图1(Fig.1)。
MF天然存在于很多植物细胞中,除常见的漆树科杧果外,还存在于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鸢尾科植物射干(Iris domestica)、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等植物中,MF具有诸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以及治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3-6]。
参考一些学者对芒果苷的母核C13二苯甲酮合成的研究,可以推测芒果苷的大致合成路径(Fig.2)[7]。
然而目前对于芒果苷在杧果中的合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芒果苷的生物合成机制。
1.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根据芒果苷可能合成路径反向推测,芒果苷由二苯甲酮C13母核修饰生成,二苯甲酮由底物苯甲酰CoA和丙二酰CoA在二苯甲酮合酶的催化合成。
苯甲酰CoA由苯丙氨酸脱氨基生成的肉桂酸衍生,因此苯丙氨酸的脱氨基过程是芒果苷合成路径中的必要路径,这一过程由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催化。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