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束缚应激下MHC-I下调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7 05:02

1.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1 癌症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恶性肿瘤是在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通过对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评估后表示,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死亡率相对下降,癌症将会在 21 世纪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阻碍期望寿命增长的首要因素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造成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的原因,除了环境、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之外,精神压力水平的普遍升高也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2。

有研究指出,心理应激以及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癌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关于癌症与社会心理压力之间关联的研究中,165项结果表明,该因素在最初健康人群中与较高的癌症发生率相关(P = 0.005);330项研究中发现,存在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性的癌症患者生存期较差(P lt; 0.001),另外53项研究显示,这些患者有着较高的癌症致死率(p=''gt;lt; 0.001)3。

因此,阐明癌症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在临床诊疗上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 1.2='' 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机体内分泌状态的作用机制='' 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机体内分泌状态改变,需要相关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

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 axi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组成的神经内分泌途径是第一个被证明与压力和应激相关的系统4,5。

一方面,在慢性应激激活hpa轴的情况下,大脑产生的神经冲动能够持续激活下丘脑,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