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一.研究背景
尿布皮炎是尿布覆盖区的皮炎的总称,包括尿布导致的皮炎和其他原因的皮肤炎症。尿布导致的皮炎分为孩子对尿布材料过敏导致的变态性接触性皮炎和尿布包裹尿便的刺激性皮炎两种。其他原因导致的皮炎包括脂溢性皮炎,微生物感染等。
尿布皮炎分度按症状可分为3度
Ⅰ度: 肛周和臀部皮肤红斑无渗出;
Ⅱ度: 肛周和臀部皮肤轻度糜烂;
Ⅲ度: 肛周和臀部皮肤大面积糜烂或溃疡。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生儿普遍使用尿布。新生儿皮肤细腻,角质层未完全发育易受磨损,而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往往尿布更换不及时,导致新生儿易发尿布皮炎,甚至引起微生物感染。有数据表明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病率为30%以上[1-3]。在国家鼓励二胎政策的大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儿,所以新生儿尿布皮炎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⑴刺激因素, 新生儿皮肤的表皮角化层很薄,皮肤结缔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对外界刺激的屏障作用较弱,受刺激后易引起皮肤损伤[4];⑵ 感染因素,沈永生等认为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生是因患儿臀部较长时间处于温暖潮湿,缺乏空气流通且受到污染的环境下,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5];⑶ 喂养因素, 人工喂养配方奶粉的新生儿的大便偏碱性,使其中的消化酶活化,溶解皮肤的角质层等蛋白质,导致婴儿皮肤受到直接的刺激和伤害。有研究表明,配方奶粉和母乳混合喂养的新生儿较单纯使用配方奶粉喂养或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病率提高[6,7];⑷ 尿布材质因素, 吸水性能较差的尿布会使局部皮肤潮湿,粗硬的尿布则易使皮肤受损,受刺激后更易引发尿布皮炎。另外,国外研究认为尿布的染料成分也是尿布皮炎的诱发因素之一[8]。
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⑴电吹风疗法,电吹风通过热气流可以使局部皮肤较快达到干燥效果, 吹风部位方便控制, 并且可以人为处理到阴囊、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同时具有疗程短、操作方便等优点[9];⑵红外线,红外线对皮肤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可抗感染、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肉芽组织生长, 保护皮肤屏障[10];⑶局部氧疗,氧气吹入能促进尿布皮炎部位的皮肤干燥, 扩张局部血管, 增加局部血供, 加快患处皮肤愈合, 同时可杀死尿布皮炎部位的厌氧菌, 达到散淤去肿的作用[11];⑷3M无痛保护膜,该膜可以防水防摩擦, 但不阻止氧气分子的渗透, 膜下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也可通过保护膜挥发, 较好地支持了皮肤呼吸 。同时又隔离了污染的尿布及新生儿大小便的刺激, 很好地保护了皮肤的完整性。对于受损皮肤, 也可促进愈合[12]。物理方法虽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但无法根治,尤其是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尿布皮疹。化学方法主要就是利用药物治疗,如紫草油,炉甘石洗剂,抗生素。但目前的药物有的容易产生耐受性,有的有使用限制如不宜用于有渗液的皮肤,国外的价格偏贵。综上所述:尿布疹的治疗现状是差强人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