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炮制工艺对马钱苷、莫诺苷的含量影响角度优选酒萸肉炮制工艺许 嘉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摘 要:本文以酒萸肉炮制时的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或炖制时间为考察因素,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下山茱萸的高效液相法测定马钱苷,莫诺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使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筛选优选酒萸肉的炮制工艺。
关键词:山茱萸;酒萸肉;含量测定山茱萸又名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于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进行采收,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而得[1]。
山茱萸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遗尿、崩漏、大汗不止等症[2],是六味地黄丸等许多名方的主药之一。
山茱萸主产于我国的河南、浙江、陕西等省,四川、安徽、山东亦有栽培[3]。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山茱萸饮片有酒萸肉和山萸肉,中医临床应用以酒萸肉为主,其规定的酒萸肉的炮制工艺为取净山萸肉,照酒蒸法或酒炖法蒸或炖至酒吸尽。
1.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山茱萸中主要含挥发性成分,糖苷类及苷元,鞣质,有机酸及其他成分,研究表明马钱苷、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原儿茶酸、莫诺苷、獐牙菜苷、山茱萸新苷是山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
1.1挥发性成分明其中有9种单萜类,6种脂肪醛,5种脂肪烃,7种酸,8种酯和5种芳香族化合物,其中主要果实中的油经气相层析分析证成分及在总油中所占的比例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1%, 桂皮酸苄酯(benzyl cinnamate)0.2%,异丁醇(isobutylalcohol)9.6%,异戊醇(isoamyl alcohol)9.7%,反式芳樟醇氧化物(trans-linalool oxide)3.3%,榄香素(elemicin)3.2%,糠醛(furfural)9.2%,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7.4%,异细辛脑(isoasarone)7.1%,beta;-苯乙醇(beta;-phenylethyl alcohol)4.1% [4]。
1.2糖苷类及苷元苷类成分有山茱萸苷(cornin,即马鞭草苷verbenalin),莫诺苷(morroniside),以及含有獐牙菜苷(sweroside)还有马钱子苷或番木鳖苷(loganin)及Cornuside(7-O-galloylsecologanol)[5]。
苷元有熊果酸(ursolic acid),环烯醚萜类(iridoids)。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