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顾怡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摘要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妇科疾病和跌打损伤等。
本文简述了红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并综述了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 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素;含量测定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红花是中国传统药材,始载于《开宝本草 》日:主产后血运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中毒下雪。
中医认为药花味辛微苦、性湿,归心、肝经,是活血通经,去淤止痛之良药[1]。
现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红花的化学成分迄今,红花中已分离鉴定100多种化合物,从红花中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聚炔、亚精胺、木脂素、倍半萜、有机酸、留醇、烷基二醇和多糖等[2]。
1.1 黄酮类化合物[3,4]红花的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