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增材制造技术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技术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1]。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技术,即3D打印技术,是通过CAD设计数据,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结构件的技术,其不同于传统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2]。
其运用分层-叠加原理,把三维模型分层处理,丝材或粉末经热源熔化后层层累加,凝固堆积成形。
增材制造技术具有的不受传统工艺限制的特点,制造复杂结构零件或者薄壁零件,成形壁厚可以达到80 mu;m,同时该技术更能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节省材料消耗和加工制造费用,这些优势使得增材制造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等各个领域[3-5],并发展出激光选区熔化成形[6]、电弧增材制造[7]等技术。
其中,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作为增材制造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电弧焊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型加工技术。
电弧增材制造与其他正常制造技术的重要区别在于通常由常见的焊接电源作为电弧热源,如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等焊接设备。
其与激光、电子束热源相比,具有周期短,柔性和适应性强,材料利用率高,智能化制造,成本低,适应性强[8-12]等特点,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
1.2国外研究现状基于GMAW的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早在1980左右,国外学者便开始对GMAW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ORTEGAAG等[13]通过采用基于霍尔效应的电流传感器来记录增材过程中的所有电流和电压波形,以更好地掌握其几何形状,从而提高工艺参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